5月9日,由广西平果县参与援建的北川羌族自治县甘溪小学竣工启用,320名学生以急切的心情搬离板房教室后,有人在黑板上写出了大家的心声:“神话,上新学校了。”图片前方为甘溪小学板房学校,后为新建成的甘溪小学。 刘飞锋 邓盛龙摄
甘溪小学竣工典礼一派喜气。北川县教育体育局供图
5月9日,由广西平果县参与援建的北川羌族自治县甘溪小学竣工启用,320名学生以急切的心情搬离板房教室后,有人在黑板上写出了大家的心声:“神话,上新学校了。”“板房教室还是比较难受的,同学们盼这一天盼了好久了,感谢平果人民的无私援助。”甘溪小学校长杨德均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新学校设施一应俱全
5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北川县桂溪乡甘溪街上,透过一排新建或在建的民房,看到青翠的山下有几栋青瓦、白墙、红装饰的崭新房子,依偎在一条小河旁。
“请问甘溪小学怎么走?”记者问甘溪街上一名正在建新房的居民。他指着屋后那几栋新房说:“你看,在那呢。”“我以为那是新建的别墅呢。”记者不好意思地笑笑。
走进新甘溪小学,红青相间的地板砖,美观整洁;教学楼、宿舍楼、食堂、运动场,一应俱全。教室里,都是崭新的课桌椅;宿舍里,也是统一的新床、新被子。教学楼上,一条“地震无情人有情,奉献爱心见真情”的横幅特别醒目。
“这里是附近最好的学校了,以前想都不敢想哦。”校长杨德均说。
杨德均刚刚送走了前来参加新学校开学典礼的百色市和平果县的有关领导,但对南宁来的记者仍感到特别亲切。去年暑假,他和许多北川的校长一起受资助到南宁进行过培训,对南宁印象深刻。他介绍说,新甘溪小学占地28亩,地上建筑物面积5000平方米,共有教室7个,规划可接纳380名学生,目前在校学生为320名,老师20名。
几名干活路过甘溪小学的村民,忍不住在新校园门口驻足观看。桂溪乡金宝村村民安光全笑着说:“新学校不仅漂亮,最关键是坚实,让家长放心。”
坚实,也是政府考虑最多的。杨德均校长介绍说,学校是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的要求设计施工的,能够抗震级为8级、烈度为9度的地震,保证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裂。
援建甘溪小学过程曲折
“以前的学校全损毁了,幸运的是师生们全部安好。”杨德均校长说,甘溪小学是寄宿制学校,5·12大地震刚发生,他便吹口哨要求同学们紧急集合到操场,师生们由此逃过一劫。
地震后,甘溪小学停课一个多月,直到2008年6月28日才在板房教室里复课。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板房教室,检查震后学校复课情况。这成了师生们最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刻。
平果能参与援建甘溪小学,说起来还有一段曲折的过程。5·12地震发生后,平果人民慷慨解囊,捐出了536万元支持四川灾区的学校重建。当年5月18日,平果县和北川县签署了捐资重建任家坪小学的协议。平果县有关负责人还赶赴北川,参与任家坪小学新校园选址(本报2008年5月22日曾作报道)。
“可后来情况有了变化。”平果方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08年12月底,从北川传来消息,由于北川县城建设方案的变动,他们建议平果放弃援建任家坪小学,转而援建北川桂溪乡甘溪小学。“只要是捐给四川受灾的学校,我们都支持。”得知这个消息,平果方面态度明朗,2009年1月4日,平果县给北川发了回函,表示同意改成援建甘溪小学。这让北川方面的负责人非常感动。
由于预算资金超出平果的捐款金额,北川政府又将苏州方面捐献的650万元用于甘溪小学的重建。2009年8月7日,新校园正式动工建设。
提前一月搬出板房教室
在离新校园100多米的地方,有一排整齐的板房,那里就是甘溪小学震后复课的临时教室。他们在这里上课近两年。
|
5月10日,记者走到这个板房区时,却看到工人正在开拆板房。走进一间教室,里面已空空如也,黑板还在,讲台还在。
“神话,上新学校了。”黑板上几个工整的粉笔字,让记者怔住了。
杨德均校长解释说,这是老师和同学们真情实感的表露。有两层意思,对老师而言,一个工程量这么大的学校,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建成投入使用,速度确实是相当快的。对同学们而言,正表达了他们搬进新教室的急切心情。虽然当初能在这个板房教室里复课,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很幸福,但说实话,在板房里上课还是比较难受的,夏天很热,冬天很冷,同学们都盼着新学校早点建起来,天天都去看学校的建设进展情况。“我们也理解同学们的急切心情,本来校园还有一些扫尾工程要做,完全建好还需要一个多月,但主要工程都建好了,教学设施也基本齐备了,我们决定提前投入使用,让同学们尽早搬出板房教室,因为天气越来越热了”。
“我代表全体同学和老师,感谢平果及苏州人民的爱心。”杨德均说,“学校已与平果第一小学建立‘手拉手’结对互助,相信我们以后合作、交流的机会会更多。老师们期待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同学们期待平果的小朋友来北川羌乡参观。” ( 刘飞锋 邓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