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只有做“大”才是硬道理

泛北新闻|来源:北海日报2010-06-01 16:46:42|网络编辑:李艳红

  2009年北海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取得的重大突破,极大地提振了全市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士气。在这一基础上实施的“三年跨越发展工程”,是北海发展进程关键时期的重大举措。能否赢得既定的目标,决定着北海能否摆脱目前处于全国首批沿海城市“后进生”的尴尬地位,决定着北海的综合实力是否有较大的增强,决定着北海的城市面貌是否有较大的改变,决定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有较大的提高、在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实现更多成果共享。

  “三年跨越”核心的标志,就是产业支撑的建立和经济总量的做大。2009年,北海的地区生产总值为335亿元,到2012年,要达到600亿元;2009年北海的财政收入35.75亿元,到2012年,要超过100亿元;2009年,北海的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6亿元,到2012年,这两项指标要分别达到700亿元和1000亿元。只有这样翻一番、两番的数字,“三年发展”方可谓之“跨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北海知名度较大,但客观地说,“分量”并不重。2009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为7700.36亿元,财政收入966.89亿元;全国国内生产总值33.5万亿元,财政收入6.85万亿元。相比之下,北海无论在全区还是全国的比例都很小,甚至说是微乎其微。经济总量小、缺乏产业支撑,是北海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其直接的结果就是财源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北海发展进程中越来越突出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缘于发展不足,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社会保障,无论是偿还历史欠账、解决遗留问题,还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都受制于囊中羞涩,财源不广。因此,正如中央领导同志考察北海时所指出的,“北海的经济总量还小,加快发展是北海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中国进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中央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北海来说,我们固然有后发的优势,更多的是后发的劣势和压力。珠三角、长三角等先行一步的地区,借助已经积累的财富,可以从容地对企业进行“腾笼换鸟”、对产业进行升级换代,实现“从有到优”,而对于“后发展、欠发达”的北海来说,则必须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弯路的同时,夯实基础,壮大产业,寻求做大,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北海要“做大”经济,务必选准路径。2009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北海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北海异地改造石化(20万吨聚丙烯)项目和中电北海产业园、北海出口加工区等园区和临港产业建设,并从夯实产业基础出发,促成了一批高等级旅游酒店开工,为“做大”经济总量创造了条件。北海必须乘势而上,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通过主动融入西部大开发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产业布局,接受发达地区的辐射、承接产业转移来选准和壮大支柱产业,才能形成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产业支撑。

  北海要“做大”经济,务必立足现实。无论是被动地承接产业转移,还是主动的招商引资,一方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不分青红皂白,捡到篮里就是菜,另一方面不能好高骛远,抱着“皇帝女不愁嫁”的心态,妄自尊大。要明白“舍与得”的辩证关系,有“舍”方能“得”。要认清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弱势”地位,放眼长远,敢于让利,善于妥协,切实把“以资源换产业,以空间换时间,以存量换增量”落到实处,才能使北海成为投资的洼地。

  北海要“做大”经济,务必着眼于快。发展的速度对于后发展、欠发达的地区尤其重要。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质量与数量、好与快、公平与效率、环境保护与加快发展的辩证关系。三年跨越的任务十分艰巨,工作十分繁重,时间十分紧迫,我们要善于学习东部地区敢为人先的精神,借鉴他们把事做成的经验,以全力以赴的意志,拧成合力,奋力拼搏,不心有旁骛,不左顾右盼,始终扭住正在推进的重大项目,瞄准既定目标,分清轻重缓急,排除一切干扰,落实责任机制,按照“一年继续打基础、两年明显见成效、三年实现大跨越”的部署扎实推进,确保三年发展跨越目标的如期实现。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