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治平 文/图
在北部湾畔,数量最多、最为常见的鸟,恐怕就是白鹭了。
就防城港而言,可称之为万鹭村的,至少有三处。一是防城区鲤鱼江村,二是江平镇巫头村,三是企沙半岛红沙村。
鹭为鸟纲鹳形目鹭科,涉禽类。广泛分布于欧洲南部、亚洲中南部、非洲、大洋洲各地,有17属59种。中国各地亦有分布,有10属20种,多为候鸟和旅鸟。北部湾较常见的有白鹭(又称鹭鸶)、苍鹭、牛背鹭(俗称黄头鹭)、池鹭、夜鹭等多种。其中白鹭属又有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雪鹭、黄嘴白鹭等数种。大白鹭和小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尤为珍稀,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并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为二级保护动物。
在唐代诗人笔下,白鹭是美丽纯洁、清高孤傲的。诗仙李白写道:“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旁。”“下秋水”与“如坠霜”写动,描绘白鹭浑身雪白,从空中如凝霜坠落水面;“心闲未去”与“独立沙洲”写静,刻画白鹭的孤傲与高洁。卢仝则将白鹭喻为精雕而成的玉片:“刻成片玉白鹭鸶,欲捉纤鳞心自急。翘足沙头不得时,旁人不知谓闲立。”为捉小鱼而“翘足沙头”,其画面静中有动,不可谓不美。贾岛亦有诗云:“岛月独栖影,暮天寒过声。坠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满怀怜悯之心,写鹭的孤独栖居:月冷天寒,日子难挨,加之木折巢坠,爱侣惨遭射杀,生存环境何其险恶。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更是中国人心仪的一种诗情画意,深蕴的一种审美意识。
现代诗人郭沫若则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在清水田里时有一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为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
白鹭天生丽质,圣洁吉祥,有雪衣仙子之美誉。由于北部湾的自然生态较好,北部湾人对白鹭又极其喜爱并注意保护,这才有万鹭翔集的景象。
近日到红沙村采风,我又一次与白鹭零距离接触。
红沙村紧挨海边,村里遍布茂密竹林,还有一些柚子树和菠萝蜜树,后山长满松树和木麻黄,村前有鱼塘,塘面有睡莲在盛开。最惹人眼目的是村中那座青灰色的方形四层亭阁。此亭阁前不久落成,名曰观鹭阁。底层正面有门联:“鹭舞青山人共醉,心怡碧海我独闲。”中厅张挂一幅巨大照片,其上有几只白鹭翔舞于林中。二至四层四面敞开,凭栏四顾,可见周围竹梢掩映,后山林木荫翳,鱼塘对面是平旷的稻田,远处是起伏的山丘,山上青松隐隐,绿竹依依。
这里确实是观鹭的好去处。每年清明前后,总有成千上万的白鹭飞来,在村前村后的竹丛和乔木、灌木上筑巢产卵,繁殖后代。其时若遇农人犁地耙田,就会有白鹭跟在后面,捡吃犁耙出来的虫子、虫卵、蚯蚓、蟋蟀、小蛙;插完秧后,又会有白鹭飞落田里,或探步徐行,或单脚站立,寻觅守候水里的小鱼、小蟹、小虾;若有水牛在田埂或塘边吃草,还会有白鹭飞落牛背上,啄食牛身上的虱子虫子。人与鹭与牛互不惊扰,和谐相处,那是何等美妙的诗情画意!
最为迷人的是黄昏时分,在附近水田山塘与沿海滩涂觅食的白鹭纷纷飞了回来。有的歇息于村边竹梢上,或衔着小鱼小虾往幼鹭张开的嘴里喂,恪尽父母的义务;或翘起背部如草叶编织的蓑衣般的长羽毛,炫耀自己的美丽;或摆动脑后两根长辫子般的矛状羽,博取情侣的欢心。有的高踞于村后松林里,或一副与世无争、高雅安详的模样;或提起一只脚,扭转脖子挥动长喙梳理羽毛;或凝神远望,似值勤的哨兵。有的似乎玩兴未尽,三三两两飞落鱼塘和稻田的浅水里,探头探脑,闲庭信步。更多的是在村庄与水田上空盘旋,一律将长脖缩成“S”形,两脚向后伸直,扇动白色翅膀,悄无声息地飞翔,体态优雅而潇洒。
观鹭阁近旁的一幅白墙上,刻有唐代牡牧的《鹭鸶》诗,笔画填以红漆,格外醉目:“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此诗仿佛专为红沙村量身定作,活脱脱地将白鹭的形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飞行、栖息的优美姿态写了出来。
观鹭阁建造者的初衷是建造亭阁供人观鹭,然而事与愿违,据说亭阁建成之后,白鹭们再也不在亭阁旁边的竹梢、树梢逗留,而是飞到村前村后较远的山林去了。看来,白鹭并不喜欢人们干扰它们的正常生活。人还是得尊重白鹭的意愿,细心维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不要将自己的私欲强加给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