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生态笔记之中华白海豚

北部湾生态笔记|来源:防城港日报2010-07-16 08:54:47|网络编辑:李艳红

\

  ● 徐治平 文/图

 

  中华白海豚并非鱼类,而是七八十种鲸类动物之一,能用肺呼吸、怀胎产子以及用乳汁哺育幼儿,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鲸目海豚科。

  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于印度洋与西太平洋沿岸浅水区域,中国东南沿海也是其生息繁衍的家园。各国学者统称其为“印度太平洋驼背海豚”,其实它们并不驼背,香港及中国内地居民称之“中华白海豚”更为亲切和准确。近年来由于污水排放、填海围垦、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不少海域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以致数量锐减,濒危珍稀,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海上大熊猫”。

  目前,我国沿海中华白海豚的种群只剩5个,分别位于珠江口、香港区域、福建厦门、台湾西部、广东雷州湾及广西三娘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三娘湾的中华白海豚一度失去踪影,到了90年代,由于当地群众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海湾得到有效保护,海水未受污染,久违的中华白海豚得以重现其矫健活泼的身姿。

  三娘湾位于钦州市犀牛脚镇东南面,现存中华白海豚一千余头,因其相对密集,生存率较高,更便于观赏。三娘湾旅游景区的主打项目便是观赏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出没的海域距海岸线八九海里,要观看必须乘船出海。乘船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乘快艇,每人50元,50分钟左右;二是坐渔船,每人60元,一个多小时。寻求刺激者可乘快艇,飞掠海面,追逐海豚,出没于波峰浪谷。想亲近海豚,仔细观看,拍摄照片,还是坐渔船为好。倘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就会看到白海豚们追波逐浪,嬉戏闹海,或三五成群跟在渔船后面,你追我赶,进行潜泳竞赛;或独自跃出海面,腾起1米多高,洒落串串浪花,倏忽间又坠入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乳白色,呈纺锤状;喙突出,尖而长,上下紧闭成一条直线,两排尖细的牙齿隐约可见;眼小,经常眯缝着,偶尔张开,乌黑晶亮,波光莹莹;背鳍位于腰脊中部,三角形,后倾;胸鳍左右各一,形似压扁的水牛角,柔软而灵活;尾鳍水平状,中间有裂口,像肥厚硕大的银杏叶。

  中华白海豚活泼好动,爱戏水,善游泳,最高时速可超12海里。整天游个不停,忽而疾速向前,忽而扭头转身,忽而凌空跃起,忽而直插海底,一刻也不愿停歇,似乎有永远用不完的精力。尤喜与人亲近,与鸥鸟同乐,若有渔船经过,它们就尾随而至,结伴同行;若有海鸥飞过,它们就腾空而起,与鸥鸟齐飞。那活泼可爱的样子,真叫人忍俊不禁。

  由于中华白海豚珍贵,香港海域有中华白海豚聚居繁衍;又由于中华白海豚含“中华”二字,加之其恋家园、喜群居,因而香港回归时将中华白海豚定为吉祥物,某些纪念章也由飞跃而起的中华白海豚与盛开的紫荆花组成。由此可见中华白海豚在中国人心中的神圣地位。

  然而中华白海豚的生存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比如为建港、建厂、盖房、养殖而大量填海围垦,挖沙、砍红树林,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比如渔业过度捕捞,拖网、电击、爆炸、投毒,某些海域大小鱼虾几乎被打尽捉绝,白海豚失去了食物保障;比如人类活动频繁,航运、旅游、勘探、测量,白海豚的生活受到了干扰;比如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排放、船只油污倾泻与原油泄漏,使海水受到污染等等。

  防城港作家龙鸣、邓咏的长篇报告文学《云水激荡:2008广西北部湾》下篇所写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个女孩的疑问:沿海工业的兴建“会影响白海豚的生存吗”?写出了人们的担心与期待,呼吁人们要保护好中国最后一片“处女海”,让其天蓝水洁,林茂沙白,鱼虾丰盈,海豚常乐,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思考,有如惊雷,发人深省。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