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治平
很难得广西有这么一片海。
这是一片古老而年轻、富饶而纯净的海。
这是中国最后一片未受污染、正待开发的处女海。
祖国内陆省区,哪一个不羡慕广西有这么一片海?东部沿海地区,又有哪一个既有大海,又有大山,还挨国界?辽宁丹东虽也有海、有山、沿边,但鸭绿江口的海湾哪比得北仑河口的北部湾碧波浩渺?凤凰山哪比得十万大山巍峨高耸?
我曾多次来到北仑河口。
站在跨河大桥上南望,大片大片苍绿的红树林有如飘落湛蓝海面的云彩,缥缥缈缈,绵延无边。大海西侧,遥远天穹下,依稀可见几抹淡灰色山影,那便是越南的海岸。大桥东头一个河坡上,耸立着一座巨大的用白色大理石雕琢成的圆球状纪念碑,上面盘绕着一条公路的走向及沿途站点,那是广西沿边公路零公里标志。隔着公路,在竹山村西头竖立着一块黑褐色石碑,上刻“大清国钦州界”六字,那是大清国一号界碑。
徘徊“零公里”处,伫立一号界碑前,我总感到有一种宏阔的境界展现眼前,有一种奇妙的气场萦绕身边。这里是中国大陆国境线最西南端的起点,也是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的起点。我分明感受到祖国大陆的疆界就从足下开始向西北延伸,翻越十万大山余脉,经过桂西南千里边关,横穿西双版纳南部热带雨林,绕过喜马拉雅山南麓,再斜贯喀喇昆仑山,直至新疆西部边境;我仿佛看见祖国大陆的海岸线向东北蜿蜒而去,有如一条腾云驾雾的巨龙,绕雷州半岛,临东方之珠,穿台湾海峡,再走东海,涉黄海,绕渤海,直到辽宁丹东。
除了北仑河口,在哪里还能体验到如此奇妙的意象?
银滩。金滩。广西北部湾畔的两张名片。
银滩以其滩长、沙白、水净、浪软、无鲨鱼而驰名中外,被誉为“中国第一滩”、“东方夏威夷”。
走在银滩椰林中的木板栈道上,近看雪浪拍岸,远望海天无边。海滩边宽阔的草地、疏朗的王棕,浓密的古榕,给人以无限美感。海滩公园里巨大的不锈钢球状雕塑《潮》,周边有渔女手拉手,环抱圆球一圈,瞥一眼,便使人心生亲临大海,凌波戏浪之意趣。若有兴致,还可乘快艇到36海里外的涠洲岛游览。涠洲岛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岛,近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岛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到岛上为驻军讲课,曾写过一篇《火山岛上的仙人掌》,其中一段这样描写岛上的仙人掌:“那一簇簇仙人掌,密密麻麻挤满了百多米长的山坡。……整个陡坡高擎着千千万万绿色的带刺的手掌,海岛仿佛成了仙人掌的世界。”涠洲岛东南9海里还有一个小岛,叫斜阳岛。此岛至今仍保持原始状态,是踏浪、垂钓、亲近自然的绝好去处。“碧海斜阳”,这便是斜阳岛留给我的瑰丽想象。
金滩更以其滩平岸直、滩沙金黄、自然生态良好、民族风情浓郁而著称。
京族三岛之一的氵万尾岛南端,一片金色的海滩,自东向西,横亘十余公里。漫步滩边堤岸上,看滩前白浪翻卷、滩后椰林摇曳,听潮声哗哗盈耳、独弦琴悠悠倾诉,那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聚居海边的少数民族。来到京岛,涉足金滩,随处可见一只只竹排,或搁于滩岸,或漂于海面。这是一种用粗大的毛竹拼成的、底部垫以厚厚的泡沫板、一端微微弯翘的京岛独有的竹排。如果有足够的胆量,跟渔民一起乘竹排出海,捕鱼捞虾,准会叫你终生难忘。
金滩西头有座土坡,其上苍松翠竹,浓荫蔽日。每年清明前后会有成群结队的白鹭灰鹤飞来,有的常年定居于此,不再迁徙。林中最多时有鹭、鹤四万余只,故得名万鹤山。来到金滩,谁不想走进万鹤山,看鹭飞鹤舞,白羽映青天,享受亲近自然、人鸟共处之乐?
最壮观的是在金滩上拉大网的场面。头戴尖顶竹笠,或袒胸露臂,或裤脚高卷的男女渔民,在海滩东西两头站成两行,手握绿色尼龙缆绳,将头天晚上撒在海里的大网缓缓往上拉。缆绳上每隔一米许扎一个绳结,每个渔民腰间拴一根小棍,拉网时,将小棍插在缆绳的绳结上,然后双手握缆,身体后倾,借助臂力和腰力将大网往岸上拉。茫茫海滩,相隔一二公里,两行渔民齐心协力拉大网,像体育,似舞蹈,却又分明是劳作。游人往往忍不住要加入拉大网的行列。渔民微笑着点点头,空出个位置,让游人参与其间,体验拉网捕鱼之艰辛与快乐。
我曾到过中外的许多著名海滩,如我国北戴河海滩、泰国芭提雅海滩、美国夏威夷海滩、荷兰阿姆斯特丹海滩,哪一个能像金滩这样可与渔民同劳作共欢乐?
如果要找一片水域,既有海的辽阔浩渺,又有湖的平静清幽,那就是钦州湾茅尾海。
茅尾海是个半封闭的内海,状如一个巨大的布袋,安卧在钦州西南。面积136平方公里,相当于21个杭州西湖。
茅尾海最迷人之处是海中的无数小岛。岛与岛之间形成一条条水泾,主要的有72条,号称“七十二泾”。乘船在泾中穿行,岛上林木苍翠,鸥鹭纷飞,泾里浮光跃金,渔船点点,可尽享游湖之乐。穿出水泾,来到海中央,则是海阔天低,风啸浪涌,又可领略大海的壮丽。
茅尾海诸岛当中,最美的小岛要数青菜头与亚公山。
青菜头位于茅尾海这个“大布袋”的袋口中央。站在小山顶上,举目四望,南面是海天茫茫的钦州湾,北边是塔吊如林的钦州港,东面对岸海滨布满中石化的圆形储油罐,一个一个犹如辽阔草原上的白色蒙古包。
亚公山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小石山,高高隆起于茅尾海上。乘船远望,亚公山一字排开,林木葱茏,仿佛一架翠绿的屏封。驶至岛前,离船登岸,沿山脊自东向西走,你不得不惊叹山上植物之茂密、种类之丰富。我所认识的仅有榕树、凤尾蕨、棕竹、野菠萝、山茶、地稔、海薯,不认识的山花、野草、古树、老藤,更是数不胜数。走在山脊小路上,只见林荫遮天,小路幽深,苔痕湿滑,时有白花红果点缀枝头,撤落路面。路边积了厚厚一层枯草败叶,无意间踩一脚,疏松松、软绵绵的,就像踩在海绵上一样。山南侧是悬岩峭壁,探头俯瞰,崖脚海流翻涌,崖壁海鸟回旋,兼有原始野林与海岛峭崖之美。
在闹市边缘,在大港附近,竟有这么一个原始野岛,这么一个“海上植物园”,中外其他海域恐怕是很难找到的吧?
20世纪50年代末,东兴江平镇交东村村民曾在大海边的一座小山丘发现一处贝丘遗址。据文物单位挖掘考察,其上有石斧、陶片、动物化石、贝壳等物,证实那是新石器时期晚期的遗存,5000年前北部湾畔就有人类活动。或者说,广西北部湾这片海域,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
两千年前,汉代马援(又称“伏波将军”)南征交趾(今越南),从钦州出发,经江山半岛,至北仑河口进入交趾,大胜而返,“遂立树铜柱于分茅岭以表汉界”。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地丝绸之路,同时派使臣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合浦出发,途经东南亚、印度,直至南欧罗马。20世纪70年代,在合浦县城附近发现一处汉代墓葬群,其间有汉代古墓一万多座。由此不难想象,广西北部湾早在汉代已是何等的兴盛繁华。
早在西汉,合浦就有了采珠业,至明代而盛况空前。在北海营盘镇白龙珍珠城遗址,那因采珠而堆积如山的珍珠贝壳,那采珠公馆、珍珠司、盐场司、宁海寺的历史废墟,仍在诉说着历代采珠业的辉煌。
及至清代,黑旗军首领刘永福,曾被越南任命为三宣副提督,“屡与法军战,曾击杀法将李威利”,在中法战争时“为抵抗法国侵略受清政府收编,参加战斗,屡立战功”,光绪20年曾移驻台湾,在台南抗击日军;作为前敌主帅的老将冯子材,曾率部在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军,将侵略者赶出了国门之外。刘、冯二将堪称民族英雄。如今,钦州城内的刘永福故居三宣堂、冯子材故居宫保第,仍然是中国历史的两颗星座,彪柄日月,名垂千秋。
孙中山先生对钦州湾也充满期待。上世纪初,他在《建国方略》中曾提出要将钦州港建成“南方第二大港”,使之成为中国七大港口之一……
广西这片海,曾经有过古老的文明,有过历史的辉煌。然而在现当代,它藏于深闺,默默无闻,似乎已被历史遗忘,被世俗湮没。
广西这片海,休养生息,韬光养晦,依然保持青春之容颜。
合浦的珍珠,光洁圆润,硕大晶莹,凝重结实,质地坚硬,号称南珠,素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之赞;
钦州的坭兴陶,发端于隋,流行于唐,鼎盛于清,其陶土细腻,光润洁净,以之泡茶,芳香四溢,被誉为“中国第一陶刻”、“中国四大名陶”;
茅尾海的大蚝、对虾、青蟹、石斑鱼,钦州湾的白海豚、美人鱼,在区内外享有盛名;
广西的红树林,绵延于滩涂,沉浮于潮汐,其面积超过全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防城港的红树林更是全国最大、最典型的海湾红树林,近年已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中国第一、全球三大红树林国际示范区……
21世纪的第八个春天,国务院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广西这片古老、静默的海,终于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北部湾的生态环境,尤其引起我的关注与忧虑。
前些年,某些渔民为了一己之利,围海养殖,填海造地,大片砍伐红树林,致使红树林面积逐年减少;
某些城镇的规划图已将数千亩红树林生长区列入居住、企事业单位用地;
某些民房与宾馆争相建于海边,无数垃圾倾倒于滩涂,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海里,海滩和海水面临污染的威胁;
在金滩,拉大网的奇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原因是鱼虾蟹鳖日渐稀少,以往一网可捕鱼一两万斤,如今一网仅获二三十斤;
在万鹤山,仍有偷猎者不顾政府法令,大肆枪杀捕捉白鹭灰鹤……
而今,江山半岛的白龙核电站、企沙半岛的7000万吨钢铁基地已批准立项,这些大型工程正式开工之日,大量人流物流涌入北部湾,那时,北部湾是否依然天蓝海碧、风清气爽?
大开发如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生态恶化谋求经济发展的老路如何避免?是否重蹈先污染再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覆辙?如何防止人神共厌、海天变色的蓝藻、油污、废气、酸雨、赤潮?
这是北部湾留给我们的一个严肃话题。
但愿广西这片海,永远美丽、富饶、鲜活、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