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治平
初到海边的人,都会看到一种奇异的树,形状像棉花树,树形婆娑,枝叶茂密,但比棉花树高大得多。叶片像棉叶,花朵像薄绢,花色多为淡黄,偶有浅红,将凋落时黑褐,花蒂像摘去了棉朵的花萼。北部湾畔,到处都可看到它的身影。
这种树,在钦州三娘湾最多,最密集。渔村海滩边有条小路,排列两旁的尽是这样的树,荫蔽了沙滩,遮挡了房屋。有渔民在林中沙滩上清理渔网,有游客在林间吊网床上晃悠,有大红公鸡在树下沙堆旁觅食。
忽见有一株倒在小楼旁,一老者正在砍其枝干。问之,说这树叫椤麻,是被台风刮倒的。旁边几株椤麻,依然长得繁茂茁壮,其最大特点是枝叶非常浓密,那巴掌大的、墨绿色的叶片挤拥层叠交织在一起,密得几乎不透光、不透风、不透雨。种于屋边,用以防风固沙、遮阴挡雨,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老者说,此树多半长于海滩沙地上,尤喜二氧化碳,在村边近人烟的地方长得好,在荒坡野岭处长得差。主要用途是遮太阳和抗台风,还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由于长得快,故木质疏松,不好烧,也不宜做建筑材料和做家具。过去渔民曾用以做木鞋,削成鞋形,钉上胶皮,也能拖上一年半载。
老者拿着一把黑色的平头砍刀,看样子很钝。他挥刀削去椤麻的细枝和叶片,只留下较粗的枝干。我问砍这些枝干有什么用,他说作柴烧。我说看样子不好烧吧。他说晒干了还是可以烧的,物尽其用嘛。
我拿起一根,撕那树皮,里边那层白里透黄,又长又韧,就像黄麻那样,难怪它得名“椤麻”。我想当然地问,这种麻可以编缆绳吧?他不置可否。
后来在防城港渔洲坪、{山村、榕树头,我又看到很多这样的树。请教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的专业人员,得知椤麻即半红树植物中的一种,学名黄槿,与另一种半红树植物杨叶肖槿同为锦葵科木槿属。
黄槿别名海麻、椤麻、海罗树、弓背树,为常绿大灌木至小乔木,分布于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南洋群岛、太平洋群岛、印度、斯里兰卡等地。主干灰白,矮者两三米,高者八九米。叶片心形,革质,有长柄。花冠钟形,黄色,花瓣5片,有皱褶,如绸似绢。蒴果球形,木质,干枯时裂开,内有种子,黑色,肾形。台湾乡间用其叶包裹糕饼,故又名“糕仔树”。其叶、根、皮、花为中药材,具有清热止咳、解毒消肿的功效。
北仑河口红树林生态养殖试验基地海堤两旁的黄槿长得十分繁茂。有的树型两人多高,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堤岸。有的树根攀满石堤,纵横交错有如钢筋铁骨。有开黄花的,有开红花的。花蕾淡绿色,像指头大小的毛笔尖。有的叶片背后趴着一两只臭屁虫。有的花萼已裂开,里面露出几个小红点,以为是种子,用手一摸,才发现是一种小甲虫,当地人称之“大头兵”。观赏之间,忽地从浸泡于浅水中的黄槿林里飞出几只白鹭,扑碌碌地,白羽飘飞海天,衔走了黄槿花的色彩,留下了自然生态之意境。
若论树型之高大,{山村村口停车场四周那4株黄槿应当入选。其中一株有两三层楼高,树荫遮蔽了半个篮球场大的一片沙地。一老翁与一老妇坐在树荫下,锯木、劈柴,一条黄狗躺在两老身边,享受着海滨的宁静与清凉。
榕树头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它不仅有海上森林,有榕树部落,黄槿也长得特殊美丽。在红树林上方的栈桥上回头远望,岸边的几幢小楼隐没于黄槿丛中,那种葱茏,那种蓬勃,濡染得游人的生命也强健了几分。村中一渔家门前有几丛黄槿,那花儿格外的黄,格外的鲜,在别处实在少见。观赏黄槿花,也成了游览榕树头的一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