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 山
独弦琴,是京族人家最珍爱的传统乐器。京语称“旦匏”,亦称“独弦匏琴”,是京族文化中的一绝。作为京族的古老民间乐器,早在公元八世纪,它就已流行于缅甸、越南和东南亚各国。唐贞元十八年(802年),南亚骠国(今缅甸)向唐王朝进献歌舞,其中就有独弦琴。
据《新唐书·南蛮传·骠传》记载:“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铮,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原始的独弦琴,是用一段毛竹筒(长1米、直径12至15厘米)的多半边做琴体,开口部分向下,在竹筒表面纵向挑起一条细而长的竹皮为弦。如今的形制则相对复杂一些:由琴身(共鸣箱)、摇杆、弦轴和琴弦组成。琴身长105厘米,多用木材制作,是不规则的长方盒形。右端为琴首,高8厘米,宽12厘米。左为琴尾,高6.5厘米,宽8厘米。演奏时以左手按压摇杆,右手持小竹片挑抹琴弦,音质铿锵圆润,婉转缠绵如诉,风格独特而引人入胜。
关于独弦琴,在京族民间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一说此琴原是海龙王用以镇宫的传世之宝,原名“如意琴”。据说,弹奏者心里想着什么,只需轻轻拨响琴弦,就能如愿以偿,得到自己所向往的幸福,所以海龙王是从来不轻易外传的。后来,龙子私潜人间,不幸被妖怪所囚,得到京家一名叫石生的后生竭力相救而脱险。龙王为了答谢救子深恩,就慷慨地把这镇宫之宝赐给了石生,从此,独弦琴才在京族地区流传开来。
如今,每逢哈节或其他喜庆良辰,京家人都少不了弹奏独弦琴。平时供祖或祭神,除了弹奏助兴,人们往往还把独弦琴置于供案之上,以求祈福镇邪。
京族是一个富于音乐天赋的民族。过去,独弦琴日常只供自娱。后来,在京族文化人的努力下,独弦琴不但搬上了舞台演奏,而且还推陈出新,创造了多种的演奏形式,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喜爱。
独弦琴独奏曲丰富而多彩,有追求美好的《高山流水》、《静静的海》;有表现真挚爱情的《十爱歌》、《问明月》等。到京族旅游度假的人,每当夜幕西垂,海月生辉,常会听到来自海边,来自林间的琴声,沉醉在悠扬的带有“海味”的旋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