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菇莫乱采 提醒:南宁气候适合毒蘑菇生长

广西新闻|来源:南宁日报2010-08-05 09:03:20|网络编辑:张倩

\

  近日,河南等地先后发生多起家庭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引起了我市市民的关注。我市夏季雨量充沛,适宜蘑菇生长,每年都有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专家提醒,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千万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南宁气候适合毒蘑菇生长

  据了解,目前可鉴定的蘑菇种类有200多种,大多数美味可口的种类处于野生状态,同时,毒蘑菇种类也非常丰富,有100多种会引起中毒,其中将近10种能导致严重中毒甚至死亡。南宁市因春夏雨多,气温高湿度大,适合各类毒菌生长,因而也较易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毒蘑菇所含的毒素稳定,一般的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它的毒性成分,中毒后死亡率很高。

  “毒与非毒”真假难辨

  记者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蘑菇有香菇、花菇、厚菇、平菇等。事实上,许多食用菌和毒菌非常相似,有的甚至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毒蘑菇的颜色比较鲜艳,菌伞带有红、紫、黄或其他杂色、斑点,基部呈红色;伞柄上带有菌轮,根部有囊孢;撕破后会流出白色或黄色乳液,并有股辛辣味。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煮蘑菇时,如果蘑菇有毒,加进牛奶,牛奶马上凝固;放进葱,葱会变成蓝色或褐色。

  也可用以下方法来鉴别:从颜色上看,有毒的蘑菇的颜色鲜艳,常呈红、黄色,菇中央呈突起状,菌伞常常带有杂色斑点,表面有丝状物或小块的残渣或鳞片。而无毒蘑菇一般颜色不鲜艳,菇盖较平,伞面光滑。从分泌物上看,有毒草蘑菇的菇盖或受伤部位,常分泌出黏稠浓厚液体,呈赤褐色,有辛辣等异味,菇盖撕裂后容易变色。而无毒蘑菇一般较为干燥,折断后分泌出的液体为炽白色,有特殊香味,菇盖撕裂后一般不变色。

  有毒蘑菇的伞柄上有菇轮,且容易折断,下部有菇托,根部生有囊胞,伞柄很难用撕开。而无毒蘑菇的伞柄上无菇轮,下部无菇托,伞柄易撕开。

  蘑菇中毒要及时治疗

  记者从卫生部门了解到,毒蘑菇种类不同,其所含的毒素也不一样,根据蘑菇毒素在临床上对人体所造成的主要损害可分为四类:肠胃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肾损害型,目前尚无治疗蘑菇中毒的特效药。

  第一种是肠胃炎型。此类中毒主要引起胃肠机能紊乱,进食蘑菇后10分钟至2小时出现无力、剧烈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

  第二种是神经精神型。由毒蝇鹅膏、豹斑鹅膏、裸盖菇等引起,进食后10分钟至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还伴有神经错乱、幻视及意识障碍等中毒症状,患者或狂歌乱舞,或烦躁不安、时哭时笑,此类中毒无后遗症,数小时后会恢复正常。

  第三种是溶血型。此类中毒主要是误食未煮熟的鹿花菌所引起。鹿花菌含有溶血毒素,潜伏期6至12小时,误食后出现头痛、疲倦、痉挛等神经症状,并出现急性溶血,引起贫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第四种是肝脏损害型,主要因误食剧毒鹅膏菌所引起,主要毒素为毒肽、毒伞肽,极毒。误食后10至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后出现以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但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病程长、病情凶险而复杂,死亡率高达80%至100%。

  卫生部门提醒市民,一旦发生毒菇中毒,要及早到医院诊断治疗,治疗越早,死亡率越低。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减少毒物吸收是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莫岚远)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