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民营经济站上新的起点

关注十二五|来源:广西经济新闻网2010-10-22 10:54:28|网络编辑:李沙

  时光匆匆,逝者如斯。

  一转眼,一个五年即将过去,又一个五年马上开始。人们在兴奋与憧憬交叠的情绪中回顾和展望。

  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歇,我们能做的,是为这无可阻挡的行进铺就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光灿大道——于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讨论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2011年至201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下基调。

  那么,“十一五”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十二五”的关键点又在哪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本报记者就此一系列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

  “‘十一五’期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尽管有些软性指标比如单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减少等,实现得比较困难,但主要的目标都得以实现。”回顾上一个五年,黄孟复指出,要看到“十一五”亮丽的指标背后,还有一些深层问题没有解决。

  “比如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地推动力量等目标,还没有很好地实现。”黄孟复说,我们应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成绩的同时,清晰地认识到这些问题。

  “十二五”规划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摆在首位。黄孟复告诉记者,全面小康就是要把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尤其是广大的中低收入者,让他们能够通过经济的发展,获得更多收益,财富获得更多增长。“然而,要实现全面小康,攻坚的关键,首先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摆脱以低价劳动力为成本优势,以大量资源和能源消耗为基础,以国际市场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模式。”黄孟复指出,这种发展模式必须刻不容缓地加以改变。

  “‘十二五’规划最主要的动力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这其中最亮眼的词,一个是‘科技’,一个是‘富民’。”

  科技创新重在政策扶持

  经济增长应与科技密不可分。黄孟复告诉记者,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却是和另外一个词——投资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长真正和科技关联起来,通过创新获得经济增长的动力,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就得以彻底实现。

  一项调查显示,“十一五”末期,我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40%,相对于“十一五”期间的35%,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和世界上一些创新型国家70%的贡献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要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真正实现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国家在科技投入方式上做出重大改变。”

  黄孟复说,以前我国的科技发展计划多是沿着由相关部门制定计划,依托国有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研究开发的路径和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是计划经济模式的延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科技不能完全走这条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到2020年,要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现在只剩10年的时间,任务非常紧迫。”黄孟复指出,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科技投入模式,要使广大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

  “只通过几个大项目的成功,不可能系统地提升我国整体科技发展的水平,但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以企业为中心,让科技型企业得到很好的发展,鼓励和引导我们广大的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那我们就离创新型国家不远了。”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更了解市场需求的企业,他们的科研投入却难以得到有力支持。

  “我去中关村调查的时候,一位企业家告诉我,现在搞科技不如搞生产,搞生产不如搞流通,搞流通不如搞房地产,搞房地产不如搞金融,搞金融不如搞投机。”黄孟复笑着说,虽然这是个玩笑但却反映了现实状况,我们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政策、金融等资源要素的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各类资源汇集到科技领域,为科技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黄孟复告诉记者,民营企业是逐利的,是以盈利为目标的。鼓励、引导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政府就要为它们设计一套能够赚钱或者今后能够赚钱的模式。“所以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设计,让他们看到转变发展方式的好处,让他们有钱可赚,促进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但是,我们目前的某些政策需要进一步反思。黄孟复举了个例子——我国目前风电项目实行招标制,谁的价格出得低,就把项目给谁。“像新能源这样的新兴产业,一开始就实行惨烈的‘红海战术’,最后造成的结果,是打乱了整个行业的秩序。”

  黄孟复告诉记者,若干年前他去德国访问时,了解到德国政府为了支持太阳能产业出台了“百万屋顶”计划,利用老百姓的屋顶来发展太阳能,并规定以优惠的价格收购,保证参与屋顶计划的人得到投资回报。“这样才是真正支持新兴产业的做法。”黄孟复说,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我们国家是“醒得早,起得迟”。政府很早就认识到,有很多好的目标,但受到诸多捆绑和束缚,导致发展方式转变不到位,所以,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政策必须首先跟上。

  因此,黄孟复指出,“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表面看是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实际上要看国家如何转变政策、积极引导。“我们谈调整结构,关键是要把企业领上康庄大道。‘十二五’期间,每个政策部门一定要在具体的措施上真正下力气。只要迈过这门槛,我们就能有很大进步。”

  富民必须重视中小企业

  黄孟复谈到“十二五”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富民”。

  “要使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人达到小康,需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富民政策。”黄孟复指出,现在中央提出让居民财产能够实现多元性的增长,提出提高劳动在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比例,如果这两点实现得好,那么就会产生更多的中等收入阶层。

  但是,富民是个大的概念,怎么样能让国家的政策真正落在实处呢?

  “富民应该先从农村开始。”黄孟复说,“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业,所以,在农业问题上必须理清思路。

  “如果一直保持‘一亩二分地’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那‘十二五’全面小康的目标就很难实现。”黄孟复指出,必须要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通过适度集约化的土地经营模式,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

  除了农民,富民的另一个内容是提高城市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富民问题不仅仅是建医院、建学校、增加劳保社保就能实现的,关键在于怎样让老百姓的口袋里有钱,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这是篇大文章。”

  黄孟复告诉记者,根据全国工商联的统计显示,我们在一次分配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国家和企业拿多了,劳动者拿少了,长期以来,劳动者工资只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而且在10%增长中收入的差别还比较大,因此中低收入者的问题会更为严峻。

  “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这个问题,途径之一就是政府要减费减税。‘十二五’期间,我们应该建设节约型政府,逐渐转变全面的、建设型的政府工作模式,把市场让给企业,打造真正为公众服务的政府,激发民间的活力。”

  要想富民,除了需要政府体制的改革,黄孟复着重强调的另一个关键就是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解决了大约70%以上的就业,所以,富民离不开中小企业,离不开民营企业,只有让这些企业真正发展起来,他们的员工收入才能切实增加。”

  中小企业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对中国来说更是如此。黄孟复指出,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将资源配置到已经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大企业上。“十二五”期间应该转变这个观念,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发展还比较困难的中小企业身上,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目的。

  要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个还是绕不开政府的税费。

  “中小企业的主要功能是吸纳就业,如果税负太高,就会阻碍它们的发展,中小企业员工工资的提高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政府可以考虑降低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税费水平,增加企业的收入,鼓励企业更多地吸收员工,更好更快地发展。”黄孟复指出,只有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广大中小企业的收入不断增长,才能让他们的员工收入不断增长,才能让更多的人进入中产阶层,真正实现“十二五”富民的目标。

  民资新政落实期待“斑马线”

  “十二五”期间,如何拉动民间投资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而此前出台的“新36条”,也有人称作民资新政,显示出政府对于民间投资的重视。

  “‘新36条’写得非常好,很多表述都有突破,但真正要落到实处,还有很多困难。”黄孟复坦言,主要依靠政府调控、国企参与为主的投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大量的逐利的、活跃的民间资本的注入,我国经济才有持续增长的可能,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现在的情况是,红灯灭了,绿灯亮了,但政府部门还没有画好斑马线,民资怎么过去呢?”比如金融领域,民间资本进入还受到诸多限制,现在中小企业最缺的就是资金,而相对充裕的民间资本又在迫切地寻找投资目标,因此可以探讨利用民间资本来设立专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等方式,激发民间资本活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希望政府部门在鼓励民间投资的具体政策方面胆子大一点,措施再硬一些。

  民间投资具有持续性、营利性,鼓励民间投资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目前,在“国”和“民”的问题上有一些讨论,对国有经济在国家发展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起作用,看法也不尽相同。

  黄孟复说,从战略意义讲,市场经济国家不靠民间资本不行。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吸取过度的市场化的教训,开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但我国情况不同,市场还很脆弱,现在我们仍然应该坚持市场主导的发展方式。“目前很多国有企业进入竞争性行业,进入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空间。要知道,民间资本作为一种活跃的市场力量被抑制后,它的力量就变成非法集资或投机,对经济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从国家的长远利益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如何相互协调、共同发展,需要进一步理顺和进一步思考。”

  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感不差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接见了民营企业家代表,对他们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其中一点就是要求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而此前热炒的“巴比行”引发了社会对于中国富人的慈善“拷问”,针对这个问题,黄孟复有不同的看法。

  “盖茨跟巴菲特这一次来跟中国的企业家交流,带来了发达国家在慈善方面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交流是有益的。不能说成是美国企业家教中国企业家怎么做慈善。中西方国情不同,不能套而用之。”

  “中国企业家的钱,多数都用于投入企业,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黄孟复指出,在目前这样一个需要不断发展来带动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大前提下,号召中国的富人都把钱全部捐出来,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如果把这些钱用得比捐出去的效果还好,为什么不选用这种方式?”说到这里,黄孟复提到了“光彩事业”。“我们更提倡这种造血式的扶贫,把钱更多地投到经济发展中去,让投入地区的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比仅仅捐给他们几千万的效果好得多。我们应该鼓励企业家把钱用好。因此,无论是裸捐还是捐出自己50%的家产,目前在中国都不宜这样提倡。”

  黄孟复指出,对于慈善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吸取西方的长处,但千万不能照搬,更不能误导中国老百姓,而对中国企业家产生一种负面影响。

  “我所了解的很多企业家,没有礼拜天、节假日,晚上工作到很晚,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来为自己花钱,而是把钱都投入到企业再发展中,我觉得这样的人跟捐款的人相比,不差。”黄孟复强调,关于社会责任,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考虑。慈善是企业社会责任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的,也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对企业家而言,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把企业做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然后再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不应该给企业家造成压力,但在工商联的内部会议上,我也建议企业家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可以看到,我们的大多数企业家,都是这么做的。”

  在采访快结束时,黄孟复再次指出,我国民营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占GDP的50%以上,解决了70%左右的就业。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一句空话。”

  黄孟复强调,民营经济就是富民经济。“十二五”规划以富民为主要目标,全国人民“富起来”的渴望愈发强烈。“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必须坚持毫不动摇地发展民营经济。虽然在发展的路上仍会遇到困难和问题,但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在新的历史阶段,民营经济将会获得更大的机会。”

  最后,黄孟复深切寄语民营企业家:“一定要坚持住,要相信发展的环境会越来越好,你们的贡献会越来越大,人们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客观公正。” (特约记者傅春荣)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