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走进“十二五” 国强民更富

关注十二五|来源:人民网2010-10-25 10:54:22|网络编辑:黎洋杉

\

未来5年,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也将普遍较快增加。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处处体现着党中央对民生的重视。

  无论是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对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阐述,更为百姓勾画出一幅“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的美好图景。

  未来5年,哪些民生难题有望破解?哪些薄弱环节将得到加强?民生领域将迈出怎样的改革步伐?人们在期待。

  社保网越织越密

  ●探索社保体系城乡一体化,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

  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只有建立起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社保体系,才能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让百姓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所长金维刚表示。

  金维刚说,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低,老百姓必定会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方面产生担忧,即使收入提高了,也过得不安稳,不敢消费,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并拖累整个经济运行。

  健全社保体系也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只有将过去缺乏社会保障的各类人群逐步纳入社保体系,让人人都享有社会保障,才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政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过程,这也会使各类社会群体从中受益。社会保障还能使财富分配更加公平。研究显示,很多国家初次分配基尼系数在0.4甚至0.5,通过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基尼系数会降到0.3以下。

  金维刚认为,收入的提高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但社保体系的建立健全则完全可以推进得快一些,并尽可能将所有人都纳入进来,实现“全覆盖”。

  展望“十二五”,健全社保体系应重点加强哪些方面?

  金维刚表示,首先要瞄准“空白点”,健全体系。比如,新农保让农民“养老不犯愁”,但城镇居民养老还缺少相应的制度安排,下一步应加紧制定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制度。此外,还应当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探索机关公务员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其次是继续扩大覆盖范围。目前社会保险扩面参保的重点人群有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和原“家属工”、“五七工”等。

  第三是探索社保体系城乡一体化。当前城乡在社会保障方面均有各自的制度体系,未来一段时间要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统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

  此外还要提高待遇,并采取措施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他谈到,“十一五”期间,我国连续5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未来5年,国家应着力于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继续改善退休职工待遇。

  金维刚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占GDP的比例与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在经济长期保持高速稳定增长以及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国家有必要也有空间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让百姓安享幸福生活。”

  做大切好收入蛋糕

  ●专家建议,适度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等,减少创业、就业税收

  “国家这些年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我们深有体会。”家在东北的刘文松、李慧娟老两口说,5年前两人的退休工资共有4000多元,现在涨到了7000元左右。“牛奶、水果天天有,吃药打针不犯愁,每年还能旅游一两次。吃穿住行,改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11760元增长到2009年的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个百分点。

  “‘十一五’是党和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历史性突破的5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比如提前一年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比如在全国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通过增收入、扩保障、减负担,切实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迟福林认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以实现人的自身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阶段,老百姓为进一步改善物质文化消费,要求增加收入;为谋求价值体现和社会尊重,要求劳动报酬更加公平公正。此外,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把经济发展的目标由总量导向转向国民收入导向,从追求“国富”转向追求“民富”。“老百姓兜里有钱、心里有底了,才敢消费,才能持续地释放内需,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加快进行收入分配改革,势在必行。”迟福林说。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并强调‘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期望,符合新时期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乃众望所归。”迟福林说。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积累了雄厚的财力,这为接下来的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一些基本公共服务如社保、医疗、教育等扎实推进,有力缓解了收入再分配的矛盾,为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缓冲、稳定机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已成当前举国上下的共识,为进一步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舆论和理念支撑。应该说,‘十二五’把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既必要也可行。”迟福林说。

  “可以预见,‘十二五’我们的经济蛋糕会越做越大。”对于如何“切好蛋糕”,迟福林认为,一是要明确目标,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至50%左右。二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适度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等税种,减少创业、就业税收,通过税收的二次调解,缩小贫富差距。三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责,减少政府行政费用支出,不断增加政府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少盖豪华办公楼,多建医院学校”,增强“再分配”的调剂作用。四是加快推进国有垄断行业企业的改革,尽快建立起规范化的收租分红制度,提高国有企业上缴租金、利润的比重。五是建立工资协调机制,增强工会的议价谈判能力,合理确定企业最低工资限额。

  “如果我们能在‘十二五’期间坚决控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初步规范分配秩序,基本健全新型收入分配体系,到2020年以后,中国社会将形成橄榄形分配格局,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共同富裕!”迟福林说。

  缓解看病难和贵

  ●通过深化医改,老百姓将平时少得病、看病更方便、降低医药费

  “十一五”期间,为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酝酿多年的新医改方案破茧而出,给人们带来温暖和期待。

  坚冰已破,但路途尚遥。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新的任务开始明确。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医疗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周生来认为,“十二五”阶段,深化医改需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等五项重点改革。

  周生来分析,通过深化医改,百姓可以得到以下实惠:

  平时少得病。长期以来,我国民众重治疗轻预防,由此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患者多,导致看病难。新医改倡导预防为主,通过扩大和加强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体系建设,到2015年,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全体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看病更方便。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是“十二五”医疗卫生发展的一个亮点。通过完善全科医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政策,使社区医院摆脱“庙小没菩萨”的人才困境,切实履行“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使城乡群众不出社区和乡村,就能享受到便捷有效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降低医药费。“十二五”期间,国家通过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增强弱势人群救助能力,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措施,切实减轻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

  人口也要均衡发展

  ●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人口国情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基础。五中全会把人口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新要求。

  “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数量压力依然巨大,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人口计生工作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完善人口发展政策体系。

  把提高人口素质放到突出位置。切实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把好出生人口素质第一关,着力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力度。实行男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政策,各项惠民政策中要体现对女孩家庭的照顾和倾斜。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提速,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实施积极、健康、保障、和谐的人口老龄化战略,迎战“未富先老”的冲击。

  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80后”人口成为流动人口主体。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快体制创新,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