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十一五”:文化事业升级

回顾十一五|来源:南国早报2010-11-01 09:00:45|网络编辑:孟宪静

\

游客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欣赏京族独弦琴演奏。

  “十一五”期间,广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遍地开花,舞台艺术、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全面升级,带给民众众多的文化精神享受。在记者采访中,许多市民都表示:愿意“花钱看戏”,不花钱也能开心娱乐的地方多了。

  城乡文化服务设施完善

  “不花钱”也能享受文化娱乐

  说起“不花钱的文化享受”,南宁市民老莫印象最深的就是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老莫喜欢淘古玩,经常去广西博物馆“看看真宝贝”练眼力。但以前博物馆不仅要收门票,而且“也没什么新展览”,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基本陈列。

  2008年,广西博物馆、百色起义纪念馆等5个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2009年,广西民族博物馆、柳州博物馆等29个馆也免费开放。取消门票后,这些博物馆、纪念馆的展览条件、服务质量不降反升,许多过去“压箱底”的宝贝都拿出来和公众见面,观众还能参加馆方组织的各种互动活动。

  “看来国家和自治区是真给博物馆投钱了。”老莫说,广西博物馆这两年的新展览层出不穷,他终于看到了闻名已久的广西汉墓中出土的国宝。还看到了馆藏明清瓷器、徐悲鸿真迹等等。甚至还看到了越南出水瓷、耀州窑瓷器、景德镇名瓷、开国元勋贴身用枪等等,这些都是馆际交流的成果。

  拿着藏品去广西博物馆给专家免费“鉴宝”;端午节、重阳节到广西民族博物馆体验传统民俗;周末到柳州博物馆的文化沙龙与收藏爱好者切磋;带着孩子去当“小小讲解员”;应征做“博物馆之友”学习文物知识……免费开放后的博物馆,日渐显现公益文化殿堂的作用。

  在乡村,更多的农民也享受到了“免费文娱”设施。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八冬村的村民小李说,以前过“夜生活”要到镇上或是市里,现在他更喜欢在村里和大家一起打篮球。村里建起了新的灯光球场、文艺舞台、“农家书屋”,还能在村头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上网,查农技资料。村里年轻人组建了篮球队,中年人组织了文艺队自己玩吹拉弹唱,中小学生则在“农家书屋”看课外书,村里打牌聚赌的风气渐渐转变了。

  八冬村的变化是广西千千万万个农村的缩影。“十一五”期间,我区大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五个一”,即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文艺舞台、一个科技文化卫生综合活动室,组建一支农民文艺队、一支农民篮球队。仅今年内就将建成500个这样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升级

  更多人舍得掏钱进行文化消费

  南宁市民张小姐上周到桂林出差,晚上发现手提电脑故障,只好硬着头皮去路边的一家连锁网吧处理邮件,“我有五六年没去网吧了,那里给人的印象是乌烟瘴气,单身女性尤其不敢去”。然而,这个晚上让她对网吧大为改观:“没想到网吧挺大挺豪华的,分了很多个功能区,无烟区、女士专区、上网区、游戏区等等,互不干扰。键盘、座位都很干净,网速、音响又好,还有很多最新的影视剧看……”

  网吧环境的改观,与我区严控中小网吧数量、大力发展连锁网吧的努力分不开。自治区文化厅文化市场处处长李为民介绍说,“十一五”期间,我区网吧与电子游戏室数量基本未增加,连锁网吧的设备、环境、管理都上了一个档次。如桂林市就有3~4家网吧连锁企业,吸引了外地网吧来“取经”。如今的连锁品牌网吧更多是为流动人员、商务旅客提供资讯服务,告别了过去“一进网吧就有80%的人在玩网游”的局面。

  中央芭蕾舞团、中国爱乐乐团、盛中国夫妇独奏音乐会……近几年,南宁街头的许多演出广告牌让市民觉得,高雅音乐离普通百姓越来越近了。

  南宁柯沃乐文化艺术演出有限公司是2006年成立的一家民营演出公司,总经理郭军颖告诉记者:“以前听交响音乐会、搞明星演唱会,很多要靠大企业埋单,送票才有人来看。现在很多人愿意自己买票来看。”郭军颖说,尤其是35岁以上的观众群体,欣赏高雅音乐的兴趣慢慢培养起来了。

  到阳朔去看《印象·刘三姐》,带孩子去看杂技剧《独耳鼠与小雪猫》,到剧场去观赏民族音画《八桂大歌》、音乐剧《碧海丝路》……近年来我区推出大量“广西气派”的舞台精品艺术工程,不仅票房和名气双丰收,还让广西人在谈起民族艺术发展时多了几分自豪感。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