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地说,我有家乡情结。我希望南宁更多的演员能走向世界的舞台。而当200名南宁女孩扮演的渔家女站在雨中全身湿透的样子,我觉得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真是好样的。她们可以打95分,她们没有给南宁丢脸。”这是邓锐斌发自肺腑的一番话。
邓锐斌,广西南宁人,这次在亚运会上担任开幕式执行总导演。回到南宁的他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在这次亚运会上,邓锐斌具体负责上篇中的《海洋之舟》环节。邓锐斌透露,这次参加亚运会的一共有33个导演,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的编导来自广西。“这些广西的导演都很棒,比如李紫君、闵锐等。闵锐在训练期间做了爸爸。直到开幕时,他还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
前后共造3艘大船
许多观众都难忘12日晚 《海洋之舟》精彩的一幕:200名渔家姑娘手提渔灯,目送着男人们踏上漫漫海上“丝绸之路”。600名弄潮儿齐心合力,手拉肩扛出一艘巨大的航船。这艘长28.8米、宽8米、高18米的大船,是由世界顶尖的舞美大师马克·菲舍尔和中国舞美大师苗培如共同打造的“海洋之舟”。45名杂技演员和舞蹈演员扮演的水手,在船老大的带领下,驶入大海,在惊涛骇浪中搏击。
邓锐斌透露,为了让最完美的效果呈现给世人,前后共造了三艘大船。国外的设计团队首先提供了一个类似国外的船的模型,但随即被否定。因为亚运会需要的是一个仿古船,并且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2009年底,一艘大船诞生并进行了试移动。后来因为规格不对,这艘船只能作为纪念品存放在仓库里。2010年1月,又制作出第二艘船。在亚运会举行前,为了让大船摆动得更灵活,又对船进行“加工”,将弧度钢架加长,于是形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大船。
120人“给力”22吨大船
当天演出,观众发现大船的前后左右移动很灵活。但是很少人知道,整个移动过程全靠手工完成。
“这样一艘象征中国人开拓进取精神的大船,如果用马达推动,就太没有意思了,用人最有震撼力。而且用机械的话,万一中途卡住了怎么办?还是可爱的武警战士比电脑程序更可靠。”
谁来推动大船呢?开幕式导演组到武警广东总队选人,条件是身高1.68米至1.82米,年龄18岁至23岁,身上都有块头大、层次分明的肌肉。大船的重量有22吨重,120人“给力”22吨大船,这是一个相当需要体能和技巧的活。表演的主要“瓶颈”来自轮子。邓锐斌说,大船共有六对复轮,四个角的轮子是活动的,中间的两对轮子是死的,支撑着船体。四个角的轮子方向误差只要超过5℃,船体就会卡死,无法动弹,甚至翻倒、脱轨。因此战士们慢慢琢磨,想出最好的推移角度,最终让大船乖乖听话。
邓锐斌表示,在翻腾摇滚的船这样一个特殊的舞台上进行表演,难度之高超乎想象。最终确定在船桅杆等部分表演的是来自河南的杂技演员。
训练确实太危险,而且很多演员都出现呕吐现象,一些身怀绝技的杂技高手也打起了退堂鼓。“只练了一次,杂技团演员都受不了,几天都不能再排练。船摇晃起来,和真的在大海中翻滚没有区别。我们年轻的节目编导从船上一下来,就大吐,晕船。排练期间前后有12名杂技演员直接提出不干了。于是我这老头亲自上船去指挥,大家的心才定下来”。
“200名南宁女孩让我落泪”
找扮演渔家女的演员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邓锐斌和导演组先到广州一所培养空姐的学校去选人。这些人看上去漂亮,但是应付长期艰苦的训练还是存在难度,只得放弃。最后,邓锐斌想到来南宁找演员。当他来到南宁的两所艺校时,发现这些女孩子年纪不大,很多只有十五六岁,因此,邓锐斌稍微有点犹豫。参加亚运演出的都是全国各地一流的团体,南宁的女孩能胜任吗?
但邓锐斌的疑虑很快被打消了,200个演员到广州训练后,表现出很高的素质。“她们纪律很好,没有任何罢练、罢演现象。而且她们的样子和广州的女孩在外形上相差不大,很有岭南特色,与晚会的气氛很吻合。”邓锐斌说。
最让邓锐斌感动的是南宁女孩的刻苦精神。广州在夏季经常下大雨。有一次在排练的时候,突然下起大雨,演员们没有跑到附近的地下室拿雨衣,而是坚持完成训练。当训练结束时,看到孩子们全身湿透依旧毫无怨言,邓锐斌不禁落泪了。(记者李宗文/文宋延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