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白海豚,还是要新产业?

关注十二五|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2010-12-06 15:44:04|网络编辑:李艳红

  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钦州市连续承接了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同时,在钦州市也生活着世界范围内濒危的一类海洋生物——中华白海豚。

  如何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保存好珍贵的生态环境?白海豚和新产业之争这道艰难选择题的解答过程,折射出我国大西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的思考和探索。

  严进严管:让白海豚和新产业共舞

  每当天气晴好的时候,在广西钦州三娘湾海域作业的渔民时常能见到一幅美丽的景象:一只被喻为“海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时常跃出水面,轻盈地划出一条优雅的曲线,光洁的皮肤在阳光照射下泛出迷人的光芒。

  “对广西等西南地区来说,生态环境保存得较为完好,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因此我们尤其需要在发展经济、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把生态环保放在重要位置。”面对白海豚和新产业的选择,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处处长丁起文给出了他的答案。

  “就在近年,某钢铁企业曾经有意在钦州地区投资建厂,投资额巨大。但是当地政府考虑到钢铁产业已产能过剩,且资源消耗巨大,因此坚决不予批准。”丁起文说,“此外,当地近年来还关停了大量小型铜、钢和锰冶炼工厂,取缔‘小高炉’,同时取消了先前开发区规划中的冶金工业园。”

  金光集团在广西的投资历来因环境问题备受关注,该集团在广西投资建设的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经理郑锦国感慨地告诉记者,由于造纸业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在当地的投资建设受到了政府的严格审批和监管。

  “项目前期就经过了环保部门的层层预评审,政府还通过安装在厂区各处的检测设备进行在线监测。而只要厂区周边的居民对工厂带来的烟尘、排污等任何环境问题提出投诉,政府马上就会派人过来调查。”郑锦国在感叹政府监管严格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感到惊讶。

  环保优先:杜绝先污染后治理老路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而国务院此前出台的《国务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海外的产业转移项目时要合理确定产业承接发展重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节能环保等原则。

  在西部人看来,东部地区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存在的“先污染,后治理”现象绝对不能在这里重演。

  广西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周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必须注意根据本地区资源状况和区域优势,结合环保和节能减排等重要因素,避开选择承接高污染高能耗产业。

  “越是后发展地区,越是要重视环境的保护工作。”钦州市副市长高朴说,虽然重化工业项目投资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拉动效益大,但是钦州市仍坚持以社会综合效益为指标,严格制订重化工业项目入园标准,不单纯以投资为标准,严格环评、安评、用地等指标。

  “这里有着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更有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才有如此多的中华白海豚栖息于此,这里是保护中华白海豚的最后一道防线。”北京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教授潘文石说,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都很重要,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和谐发展:决不为经济牺牲环境

  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和严格的监管,换来的是和谐的自然环境。建立在三娘湾的中华白海豚研究基地数据显示,最近6年,三娘湾共新增了10至12只新出生的中华白海豚,现在三娘湾共有120只至130只海豚。

  而新华社调研小分队在西南省份调研时发现,白海豚在广西沿海自由栖息,只是中国西南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时,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云南德宏,财政“紧巴巴”的当地政府依然坚决地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说不。被问及选择承接产业的标准时,当地官员第一句话就是“要有技术含量,不污染环境的”。

  在重庆铜梁,曾经造成污染的皮鞋和碳酸锶企业虽然历来是税收大户,但依然被逐一“请”出了工业园区,为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腾笼换鸟”。

  “‘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引进新产业时的环保和排放政策只会越来越严格。”铜梁县发改委副主任张诗颂的话或许可以代表西部人的想法:“说西部为了搞经济就不顾环境,那绝对是误解。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子在西部行不通,只有生态环境保护好,西部地区才可能吸引到真正高端、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新华社记者基层调研行)

  (记者 罗沙、杜宇、王希、程群)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