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糖价高位运行,与我国蔗糖主产区广西因干旱糖料蔗减产有很大关系。要稳定糖价,关键是要稳定甘蔗产量,而解决蔗区缺水问题和生产管理水平偏低是其中的关键。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广西来宾市武宣县引导制糖企业投资建设“保水高产甘蔗灌区”,创新甘蔗灌溉新机制,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财政增加、企业增效的甘蔗生产新路子。
武宣地处全国著名的旱片桂中旱片腹地,“十年九旱”是当地的真实写照。尽管水量充沛的西江干流黔江自西向东横穿全县7个乡镇,当地农民却只能“望河兴叹”。2005年的一场罕见大旱,导致全县甘蔗减产45%,糖企、农民遭受巨大损失。
痛则思变,武宣协调当地的蔗糖制糖企业大户——广西博宣食品有限公司制定了由公司投资7000万元,新增蔗区灌溉面积10.8万亩的灌溉工程计划。从2006年开始,博宣公司先后投资近1000万元在蔗区建设西江槽水利灌溉工程,架起了长达30公里、纵横交错于蔗区的水利“空中长城”,灌区面积达1.6万亩。
西江槽工程2006年8月投入使用后,博宣公司和灌区村委成立了“博宣甘蔗灌溉协会”,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管理模式,高效管水用水,指导蔗农科学种蔗。工程发挥效益后,当地甘蔗平均单产就由实施灌溉前的亩产2.5吨,提高到今年的亩产5.8吨。按协议,企业和协会在亩产超过5吨的部分与农民分成,前三年四六分成,之后三七分成,让农民拿大头。抽水的电费、科技人员工资等由企业和协会承担。
“比起没有水灌溉的时候,甘蔗高了1尺多。”武宣二塘镇樟村蔗农黄仁中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甘蔗增长、糖价走高,按照“糖蔗联动”机制,2010//2011榨季,今年灌区一亩蔗能收入2500元左右,一些农户亩产能超过10吨,收入更可观。据统计,西江槽灌溉工程发挥效用4年来,灌溉区域内的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
虽然投资西江槽工程花了企业不少钱,但企业并不吃亏。博宣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利武说:“企业建了水利工程,蔗农种蔗更积极了,企业的制糖原料也有了保障,打牢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据测算,工程投资4年来,为企业直接增效545万元,再过两年,即可收回投资灌溉工程的成本。韦利武表示,公司会按计划加快投资蔗区水利的步伐。(记者韦大甘、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