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历年龄“一刀切” 广西期待更多“双师型”教师

广西新闻|来源:南国早报2010-12-14 09:03:44|网络编辑:李沙

  在讲台上,他们满腹经纶、口若悬河;在车间里,他们操作熟练、技艺精湛……这样的“双师型”(技师+教师)人才,一直是职业学校追求的“香饽饽”。然而,由于许多职校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双师型”教师相当缺乏。

  教育部掀起的改革浪潮,近日指向了职业教育领域。12月12日,在教育部公布的“改革职业教育”试点方案中,广西成为“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开展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9+3’项目”的试点地区(本报12月13日20版报道)。广西有望打造出更多的“双师型”教师。

  现象

  理论与实际脱节引发尴尬

  小吴曾是某高校会计专业的高才生,现就职于南宁市某职校,成为一名会计专业老师。上大学时,小吴的专业成绩不错,也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然而,在操作方面,她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财务报表做不好,对报税程序不熟悉,连学校小卖部的账都做不好。”小吴的一名同事说。

  说起“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少职教校长直挠头。“青年教师好找,师范类教师好找,但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双师’教师真的稀少。”南宁一家职校校长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成为一大困惑。

  可否直接聘用企业骨干做教师?“企业骨干动手能力强,可常常表达不到位,授课效果大打折扣。”这名校长说,不少职校选择过这种方式,但“成效不算好”。一些技工师傅上课时不知怎么讲,只好对学生说“你们就跟着我的样子照做,错不了”。学生们没弄清原理,常常是一知半解地模仿下去。

  据分析,目前职校师资普遍呈现以下特点:有的是从工厂过来的老技术工人,这些人虽有一定技能,在理论上却说不出个“一二三”;一部分老师是本科或硕士毕业,却又缺少实践操作经验;还有一部分老师是早些年技校毕业留校的,随后通过函授取得大专、本科文凭,但总觉得水平还是“上不去”。整体上说,目前职校综合水平高的人才相对匮乏,很多技能型人才只是低层次人才,只能适应中等技能教学,教学层次难以提升。

  探因

  考评机制重学历轻实践

  据了解,学历、年龄、教师资格证等“政策性”门槛,把一些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排除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之外。南宁一职校一名老师举例说,他们学校的品牌专业烹饪专业招生量较大,教师需求大,可是一些经验丰富、手艺高超的大厨,却因为未达到相应学历要求,不能来学校执教。

  职校为社会培养一线技术人员,如果他们的老师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如何能培养出合格人才?业内人士指出,“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严重“瓶颈”问题。

  不少职校鼓励理论课老师利用节假日到企业一线部门去实践。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由于缺乏具体的考核细则,老师们缺乏动力或压力,这一举措几乎形同虚设。

  “很多人找企业盖个章就了事。”一名老师说,理论课老师平时课程量较大,加上班级管理、备课等,很少再有精力去实践操作。即使想抓紧时间去实践,但在考核上并没有鼓励政策,老师们也缺乏相应的动力。因此,托关系到企业弄一份虚假报告,成为不少老师的应对措施。

  期盼

  期待“不拘一格”用人才

  南宁六职校一名老师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缺少的根本原因,除对职校师资建设不够重视的原因外,国家在职校老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晋升等方面没有与其他高校平等待遇,也导致不少人才“不屑来职校教书”。

  这名老师建议说,作为政策制定者的教育和人事等部门,在招聘教师时,可以适当放宽一些特殊专业老师的招聘要求,改变以往在学历和年龄等标准上“一刀切”的做法,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另一名职校老师建议,职校应制定计划安排老师到相关企业或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教师所从事专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把这类实践纳入考核机制。同时,学校可充分运用补贴、晋升职称、合理调配等手段,为“双师型”教师营造发展空间,对专业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可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记者刘琼)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