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迎春———又是一年春来到。在农历兔年,以调整、转型为主线的中国经济画卷将如何展开?复苏之路是否像虎年一样充满波折?回归“稳健”的政策如何控制节奏?不断加码的调控能否抑制房价?通胀是否能如预期前高后低?新兴产业如何破题?……
这一系列问题,将成为左右今年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在集中采访了各领域诸多专家后,本报为读者筛选出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十大看点。
货币:政策有望“前紧后松”政策工具组合灵活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已经明朗,央行提出2011年M 2初步预期增长16%。故此,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认为,政策收缩的节奏力度,将成为影响今年经济走势和市场变化的关键变量,而影响政策节奏力度的关键变量又在于CPI走势。
机构大多预期,在2011年上半年,由于物价翘尾因素明显大于下半年,部分月份CPI就很容易达到超过5%。在已经明确年度物价目标是4%的条件下,这种明显超过物价目标的物价走势就可能会形成较强的政策调整压力,防止物价上涨从食品领域全面扩散。
基于许多专家对全年物价“前高后低”的基本判断,市场普遍预期,一季度很可能将会是政策调整与出台的密集时期。政策出台节奏会呈现一个标准式的动作———“三率齐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与汇率。预计今年还将加息3次,其中上半年2次,下半年1次;存款准备金率将提高至20%;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空间将达5%作用。同时,对应16%的货币供给,加上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和融资总量控制的目标,全年信贷目标预计在7万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将从2010年的回落中逐步趋稳,大致的波动区间将保持在9%~10%之间,因此,央行控制信贷的目标导向将主要参照C PI走势。从物价走势看,在2011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的阶段性重点将是有效管理流动性,通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调整措施以及其它常规性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创造抑制物价的货币条件。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稳健”,也体现在节奏的灵活之上。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仍面临控通胀和保增长的两难。当下,如果大幅连续加息,将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复苏造成不利影响。故此,在下半年回落趋势明显以后,收缩力度将明显放缓。
楼市:调控持续发力 房价回调动能加大
□记者 李佳鹏 北京报道
从史上最严“新国八条”政策颁布到沪渝房产税“靴子”落地,各界猜测已久的新一轮调控终于来临。与以往历年楼市调控政策出台时点多选择在两会前后相比,2011年楼市调控政策出台时点明显提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楼市调控持续发力,僵局将打破,房价回调动能加大。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新国八条”的措施中通过严格限购、加大二套房的首付杠杆进一步抑制购房需求,通过加大土地供应增加商品房供给预期,通过严格土地增值税清算和稽查挤压开发商资金链,通过对问责机制督促地方政府落实政策,这些均进一步加剧了楼市的利空预期。开发商资金链吃紧,在此时购地会挤占大量的现金流,对质量欠佳的地块自然不急于出手。预计随着“新国八条”落实,楼市商品房成交量将会显著下降,土地市场还将持续不温不火的局面,土地流拍现象会再度出现。
北京中原地产张大伟认为,房产税的推出,再加上“新国八条”的相关政策,对打击市场上涨的预期将会产生显著效果,北京等大城市房价将再次停涨,部分郊区房价将出现下调,60%以上的购房者会选择观望,北京等城市很可能出现去年4月以后的萧条现象。但因为目前货币供应量依然比较高,另外保障房及商品房的供应效果只能在下半年才能明显出现,所以实际对价格的抑制作用依然需要看政策的落实及持续力度。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在此轮调控严厉行政干预之下,2011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迎来一场明显的降温潮,加上货币政策紧缩、商品住宅供应量增大、开发企业资金吃紧等因素,房价下调的可能性急剧增大。他预计,70个城市房价指数将于二季度出现同比负增长,年内多个月份房价会出现环比负增长。部分房价偏高的一二线城市,房价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
市场预期,在新“国八条”框架下,春节之后各地细则将陆续出台。完善地方政府问责机制,各城市一季度要公布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将成为后期关注的焦点。
物价:权重“重组”让C P I更具指导意义
□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 PI)同比涨幅超过3%,今年物价上行压力不减。国家总理温家宝春节巡访山东,强调稳定物价是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专家认为,现在政府最缺乏的不是对抗通货膨胀的手段,而是准确计量CPI的方法。
国家统计局日前宣称,今年起我国将采用新的C PI权重。市场预期,C PI将因为调整相关权重而改变一直以来被低估的局面,调整后的C PI将更真实地反映物价水平,更具指导意义。
通常情况下,CPI超过3%视为通胀,超过5%就比较严重。然而C PI数值高低,不仅取决于各个类别中每一个规格品的价格变化,也取决于C PI中各个商品的权重。比如说目前C PI中食品类权重尽管比30年前下降了接近一半至32%-33%,但食品类商品的价格变动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C PI的高低。另外,近年来房价不断上涨,可居住类支出却一直没有在CPI中充分体现。
当下,随着本轮物价上行,各界对C PI是否真实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质疑不断。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应该及时调整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在C PI中的权重,以准确反映经济运行状况。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月21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2011年起我国将采用新的C PI权重。国家统计局每年对食品、居住等8大类的CPI权重进行微调,每5年进行一次大调。
据了解,2011年C PI编制的新权重方案中,居住类、医疗保健类、娱乐教育文化类价格权重将上升,食品类权重将下降。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预计,如果我国把居住类权重从目前的14.69%调到国际控制值30%,租金上涨无疑会推动CPI大幅度上涨,CPI被低估的局面可改变。
红币:人民币国际化提速“红币”将深度崛起
□记者 张莫 北京报道
与被称为“绿币”(greenback)的美元相对,人民币被一些人称为“红币”(redback)。汇丰环球研究在此前发布的一份名为《R ise of the R edback》的报告中指出,“如果说21世纪会诞生一种能与美元相抗衡的世界储备货币,那一定是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其实已从贸易领域悄然开始。2010年,央行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和广东省的4个城市至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不再限制境外地域。据央行1月底公布的《201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0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据汇丰预测,“对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需求主要来自新兴市场国家而非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目前占中国全部贸易比重的近55%,而十年前为47%。随着全球经济重心进一步转向新兴市场,预计这一比重将加速上升。若保持目前的趋势,预计3至5年内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额的至少一半将以人民币结算(这一比例目前不足3%)。换言之,每年将有近2万亿美元的贸易将以人民币结算,而人民币也将由此成为全球三大贸易货币之一。”
伴随着在贸易领域人民币认可速度的逐步升温,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加速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动力。2010年7月,央行与中银香港签署了修订后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与香港金管局就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安排签订了补充合作备忘录。截至2010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达到3149亿元人民币。在香港,中央政府和各类企业可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投资者可自由购买。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中旬,当年在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超过200亿元,一个可供投资的人民币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和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