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报道:广西蚕业坚持自主创新科教兴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财富直通车|来源:广西电台2011-03-11 10:17:49|网络编辑:杜贵雄02

    听众朋友:立冬就要到了,又是一年岁尾,盘点2010年广西农业,好消息真是不少。其中记者一直特别关注的桑蚕业,更是呈现一片亮色。记者日前从自治区科技厅等方面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广西蚕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良种良法产业化”的思路,加快发展,创造了辉煌成就。2010年全区桑园面积达到210万亩,蚕茧产量21.4万吨,约占全国1/3,均创历史新高,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比2005年增长48.94%和44.15%。
    同时,我区蚕茧单产、茧丝产量质量和资源综合利用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整体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也得到较大提升。桑蚕业为我区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成功的产业之一。
    围绕我区蚕业为何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广西台记者黄东华、黄尚彪、通讯员等人深入进行专题采访,下面请听他们采制的录音报道:《广西蚕业坚持自主创新科教兴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广西蚕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潘志新(出音响——专题——广西蚕业—潘志新1    19`` )
 “‘十一五’来,我区蚕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我们坚持走科教兴蚕创新发展之路毫不动摇。”
   蚕业科学研究院领导说的一点不错。我区蚕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成绩,除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之外,主要是多年来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走自主创新科教兴蚕之路。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区蚕业科研从较为单一的研究领域向多领域研究发展,在注重开展蚕桑品种和种养技术研究的同时,加大了茧丝绸加工、新设备、新工艺和新产品和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研究领域从种桑、养蚕、收烘、缫丝、织绸到向综合利用等全方位、多学科拓展。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十一五”期间,我们广西蚕业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育成并通过国家级省级鉴定的蚕桑新品种5对,分别是:桂蚕2号、桂蚕F95、桑特优1号、桑特优2号、桑特优3号等,研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技术专利一批。获得省部级、地厅级以上成果一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10项,其中《广西桑蚕良种开发与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还制定了有关种桑养蚕、蚕种生产、蚕种冷藏、质量检验检疫等10个地方标准。有了这些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广西桑蚕业发展如鱼得水,科技推广也有了源头活水。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潘志新(出音响—专题——广西蚕业—潘志新2   1`19`` )
“目前全区桑、蚕优良品种推广率近100%,自选选育的蚕品种(“两广二号”、“桂蚕1号”、“桂蚕2号”)仅“十一五”期间推广量超过2000万张,其中“两广二号”为全国推广量最大的蚕品种。自主选育的桂桑优和特优系列桑品种种植面积近150万亩,超过全区桑园总面积的70%。我区将桑树速成丰产栽培管理、小蚕共育、蚕桑病虫害防治、大蚕省力化饲养、方格簇营茧等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配套,并在蚕区全面推广普及,从而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广西特点的高效桑蚕技术体系。2010年全区小蚕共育率约为52%,方格簇推广率约为60%,分别比2005年的39.8%和51.1%均有较大提高。”
    采访期间,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顾家栋研究员告诉记者:针对我们广西高温多湿的气候特点和农村生产水平实际,我区蚕业科研人员重点开展高抗、高产、优质、高效蚕品种的选育,积极开展超细纤度茧丝试验,转基因荧光绿茧实用蚕品种选育。应用遗传互补、杂种优势和多倍体育种原理,育成了适合不同种植条件、不同养蚕模式、抗逆性需要的系列桑树优良品种。同时,坚持先进适用技术创新和集成配套,加大了家蚕微粒子病等蚕病防控技术、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良种繁育、蚕沙无害化处理、高效节能烘茧、方格蔟营茧等种养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解决高产、高效难题。 
    这一系列的科研攻关,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厅的大力资助, “十一五”期间,我区蚕业科技累计获得项目科研经费支持超过4000万元,在全区先后开展《百万亩桑蚕优质高效种养及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等126项科技项目,目前正在开展《蚕病防控技术的研究与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广西茧丝质量的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项目25项。同时,我区以国家桑蚕产业技术体系、广西桑蚕产业创新团队、蚕桑产业创新联盟为合作平台,整合广西全区科研院所、学校、企业等“产学研”部门的资源优势,合作开展蚕业科技研发,促进蚕桑业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
    在大批科技项目实施支持下,我区桑蚕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同时也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力引擎,致富群众的支柱产业。具有全国养蚕第一大县市称号的宜州市,今年桑蚕业的丰收已成定局。面对记者来访,宜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卫东兴奋的报告了他们的喜讯(出音响——专题——广西蚕业—李卫东    52`` )
 “到今年10月底,宜州市全市桑园面积达28万多亩,饲养量130万张,鲜茧产量4.56万吨,产值14亿多元,养蚕农户11.9万户51万人,占农村总户数90%,户均养蚕收入11764.7元,人均养蚕收入2745元。与2006年相比,桑园面积净增3.44万亩、饲养量35万张,鲜茧产量增7600吨,鲜茧产值增6亿元,养蚕户增2.3万户,养蚕人数增5万人,户均养蚕收入增4200多元,人均养蚕收入增1119元,收入超万元以上的4.8万户,其中5万元以上的有4102户”。
    听说宜州市德胜镇清潭屯韦桂琼依靠科学养蚕发了家,记者专程来到她家,主人告诉我们说:她家有5个人,有土地7亩,是2004年开始培育种植桑苗,2005年开始搞小蚕养殖,每年培育小蚕2000多张,全部供应给周边村屯农户饲养。自己还被评为县里科技示范专业户。她谦虚地对记者说(出音响——专题——广西蚕业—韦桂琼    25`` )
   “有的技术我不懂呢就向技术员学习,学会以后我还教给村里的姐妹,现在我家呢年纯收入有5——6万元,还起了两层楼户,面积大慨有300个平方米,农用车也买了一部,家用电器样样都有了,这就是科学技术带领我们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从宜州采访回来,记者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桑蚕科学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带给地方的是一份长足的发展;带给农民的是一份甘泉,是一份富足;而带给产业的则是一份振兴。据了解,我区依托蚕桑科技创新成果,通过建基地、抓示范、办培训,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普及,茧丝单产和质量得以较大提升,张种产茧量由六十年代的15公斤左右提高到目前38公斤左右;缫丝级别由原来2A级以下提高到目前3A、4A级,部分达到5A、6A级,而且解舒率好,上车率高,一举改变了广西茧丝质量落后的局面。
面对我区桑蚕业取得辉煌业绩,广西蚕业科研院领导——并没有过多的陶醉,憧憬未来发展,他们已经做好了新的规划和搏击新目标的准备。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潘志新(出音响——专题——广西蚕业—潘志新3    36`` ) 
   “今后,我们将围绕到“十二五”末全区桑园面积280万亩、蚕茧产量30万吨、年产生丝2.5万吨、产业总产值220亿元的这个目标,按照“良种良法产业化”的思路,推进品种多元化、技术省力化、生产组织化,加快创新研发,促进成果转化,为推进广西蚕业强省建设和“三农”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听众朋友,刚才您收听到的是本台记者采制的录音报道:《广西蚕业坚持自主创新科教兴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由——为您播报的,谢谢收听。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