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6月1日,“限塑令”实施将满三年。三年“限塑”效果如何?近日记者走访南宁市区内的超市、农贸市场发现,“限塑令”在超市效果较好,但农贸市场、路边小摊等场所,超薄塑料袋早已“重出江湖”。“限塑令”没有出现“限塑灵”的预期效果,有网友质疑是监管不给力。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限塑需要一个过程。而且,“限塑”不如“禁塑”,“禁塑”才有可能解决塑料购物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亲历
一名清洁工的“限塑”感受
5月27日清晨6时许,南宁望园路小区内,清洁工王大姐正在忙着清理垃圾桶的垃圾。黄色的、白色的、蓝色的、黑色的……不一会,她就从垃圾箱里清理出各种颜色的超薄垃圾袋。“现在,仅一个单元,每天就可以清理出一两百个超薄垃圾袋。”王大姐说。
回忆“限塑令”实施当初,王大姐说,当时由于国家规定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市场禁止免费向顾客提供塑料购物袋,小区垃圾箱内塑料袋丢弃量明显减少。但限塑大约两三个月后,超薄塑料袋又开始增多。
南湖垃圾中转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刚开始限塑那阵子情况还不错,超薄垃圾袋一度减少,但几个月后又逐渐恢复了限塑前的状况。现在每天中转站清理的超薄塑料袋,难以计数。
走访
年轻人购物鲜有自备袋子
“请问需要购买塑料袋吗?”24日下午2时许,沃尔玛超市万达店内,一位顾客刚将商品放上收银台,收银员便习惯性地询问。“不用,我有环保袋呢!”结账的是一位60岁左右的女士,她随手从包中掏出一个折叠好的布袋。当日,在超市采访时,记者常常会看到老年人或中年市民,拉着布袋车购物或在结账时掏出自带的购物袋。
邓女士在沃尔玛超市做了5年的收银主管,以她的感受,自从2008年“限塑”,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后,超市的塑料袋使用量便大幅下降。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自带购物袋的比例相当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年轻人中则极少有自带购物袋的。一名在民族大道北京华联超市买东西的刘小姐表示,她来超市很少自己带购物袋,因为没有带袋子的习惯,而且买回去的塑料袋可以装装垃圾以再利用。
而在农贸市场里,商户依旧沿袭以往的“传统”——因不愿失去客户而向消费者免费提供超薄塑料袋,致使超薄袋的使用量出现升温。
24日下午6时许,南宁星湖菜市内,刚下班的陈女士正在采购,她手里已经拿了五六个花花绿绿的超薄塑料袋。记者观察,买菜时自带购物袋的顾客非常少。一位正买菜的大妈告诉记者,她去超市都会带环保袋,但来菜市就不带。她说:“菜市不是有免费袋子提供嘛,就不用自己带了,再说这些袋子回去还能装垃圾用。”
玉女士在星湖菜市经营着一家水果摊,摊位内“现提倡环保 请自备购物袋”的提醒是她3年前贴上的,如今,她的摊位边挂着好几扎超薄塑料袋,有顾客来买果,就会自觉扯下袋子来装。
“没办法,不提供免费塑料袋,老顾客都不来做我的生意。”玉女士说,“限塑令”刚实行时有关部门管得很紧,她给顾客提供的是厚的塑料袋,也按规定有偿提供,但有的老顾客怪她收了两角袋子钱,一个月都不来买果。没多久,她的摊位就恢复提供超薄袋”。
声音
网友质疑“限塑”监管不到位
对大型商场、大型超市对“限塑令”执行较好,而一些小商店、农贸市场、农村市场等场所都出现“限塑零”的现象,不少网友认为,是主管部门政策执行力不到位。
网友“江湖浪子”认为,正规超市有着诸多部门的层层监管,甚至还与其是否诚信经营及相关执照办理等密切相关,因此“限塑令”能够对其产生直接影响,不敢轻易违规经营。而农贸市场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主要还是监管不力。刚开始“限塑”时风头紧,相关部门会一阵猛打猛管,一旦风声过了,监管便成了形式。
网友“菜鸟”也说,至今还没发现有哪一个商家或个体商户,因为违反“禁塑令”而遭到处罚。同时,来自生产厂家、小作坊的生产源头没有得到控制,加上超薄塑料袋价格在批发市场价格低廉,致使超薄塑料袋在农贸市场泛滥。
建议
“限塑”不如“禁塑”
农贸市场成为“限塑”盲区,对此,一名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认为,一方面是超薄塑料袋的生产环节查处力度不够,未能将其从源头杜绝。另一方面,超薄塑料袋的使用成本很低,使用方便、快捷,想让群众改变这种多年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目前环保、可降解的塑料袋替代品还鲜见于市场。
“艾滋病防治有名人做宣传大使,禁烟有很多的公益广告,可关于少用塑料袋倡导环保的宣传却太少了。”该人士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超薄塑料袋的源头监管,同时加强宣传,让少用塑料袋的环保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还有专家认为,不管是超薄塑料袋大规模地“重出江湖”,还是合格塑料袋的免费使用,都或多或少存在监管的缺失。“限塑”不如“禁塑”,因为“限塑”不等于取消,仅仅靠一纸“限塑令”就解决塑料购物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现实。南宁环保部门还提出,应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在塑料袋生产市场中设立准入标准,并加大监管力度,关停生产环保不合格塑料袋的企业。
(记者 张孟君 徐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