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这一说法,其实很笼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医生和患者、不同收入的群体可能有不同的看法,需要深入分析,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看病难,难在哪里?
看病难比较确切的意思,是病人看病就医要走很远的路、花费大量的时间、耗费很大的心血,才能来到比较满意的医院或看上比较认可的好医生。用卫生经济学的概念表示,看病难就是看病就医的地理可及性较差。从其成因及其表现形式看,看病难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绝对性看病难。这是由于医疗资源绝对不足造成的看病难,是因缺医少药而无法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看病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现在这种看病难往往发生在中西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偏远农村地区。
第二种是相对性看病难。这是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于居民需求的不足,造成患者去大医院看专家难的问题。许多人看小伤小病也不去基层医疗机构,而是纷纷涌到大医院。大医院车水马龙、人满为患,专家号一号难求。门诊看病“三长两短”:排队挂号、交费和拿药的时间长,但医生问诊和检查时间较短。病人入院、检查、手术排长队,抱怨连连;医生连续工作、经常加班,苦不堪言。结果是患者不满意,医生不满意。这是目前看病难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很多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全国人民上协和”。
看病贵,贵在何处?
看病贵的概念更复杂,涉及看病就医的价格、费用以及医疗费用对家庭个人的经济影响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第一种是个人主观感受的看病贵。患者主观认为看病就医所花的钱超过了自己的预期水平,或者认为所花的医疗费与看病的效果相比不太理想,钱花得不是物有所值。这种认识和感受来源于生活经验。比如,30年前,在县医院做一台阑尾炎手术只需要几十元,但是现在则要花几千元。医疗费涨了几十倍,病人当然抱怨看病贵了。
第二种是家庭无力支付的看病贵。是看病就医的总花费超过了家庭支付能力而影响了家庭正常生活,甚至因此花掉存款,卖掉家产,造成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这类看病贵的实质是疾病的经济负担过重而缺乏有效的社会医疗保障问题。反过来说,如果有很好的医疗保障,看病不用自己掏腰包,病人就不会抱怨看病贵了。比如,儿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通过骨髓移植治愈,但其总花费高达四五十万元,普通城市工薪家庭和广大农村家庭一般无力承担。
第三种是社会无法承受的看病贵。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全社会医疗费用的总水平有一种不断增长且增速居高不下的趋势,但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当它超过了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医疗卫生支出既是消费也是投资。医疗卫生支出就像教育支出一样,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医疗卫生消费的需求,而且具有投资价值,能够给个人和国家带来丰厚的回报,既可促进个人收入的提高,又可增强国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世界银行曾经测算,在过去4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中,8%~10%来自于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亚洲经济发展奇迹30%~40%来源于本地区人群健康的改善。
综上所述,看病难、看病贵是比较复杂的概念,互相交叉、互相影响,需要仔细辨别,才能防止误解和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