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广播《新闻深一度》消息(记者 龙志红)近日,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新兰村的辣椒户一脸的愁容:因为丰收的辣椒的价格非常的便宜,而且造成了大量的积压,如何销售这些辣椒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村民周杜:“过去都是外地老板,像现在的时候都是老板在这里,7、8部车在这里等。现在有辣椒,没客商,销不出去。
新兰村是种植辣椒较为集中的一个村,由于当地村民常年种植辣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地里产出的辣椒质量高,在往年,这里的辣椒是各地客商的抢手货。但今年受气候影响,新兰村的辣椒比往年晚了40天上市,跟北方多个辣椒产地的上市时间撞在了一起,导致北方来的收购商锐减,辣椒一上市就面临了滞销的局面。
而在南宁市的石埠镇也是因为天气原因,黄瓜成熟上市的时间比往年推迟了20多天,导致当地出现黄瓜滞销的情况。黄瓜收购客商徐老板:“今年的产量是高,普遍种得多。去年这时候都1块3了。今年才1毛~1毛5(1斤)。市场销不了。本来还收1万多斤。现在才收几千斤。”
当地的菜农告诉记者,现在黄瓜不仅是收购价很低,而且大伙每天从地里采摘的黄瓜都不一定能卖得掉。卖不掉的黄瓜,就只能扔在田边的水沟里了。
近来频频出现的农产品滞销现象,着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暴露出其中的诸多问题。
由于农民对市场信息缺乏认识,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盲目性大。因此,我区种植的蔬菜品种多为“大路货”,新品种、特色品种较少。菜农生产盲目性较大,缺乏引导,常常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上市期也过于集中,导致价格不稳定。
同时,由于品牌意识不强,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不大,产品市场竞争力不高,造成知名蔬菜品牌少,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面积少,蔬菜的标准化生产也没有大面积推广,以及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和规模有限,导致我区农产品销售网络不稳定,一遇到突发情况销售链条就易受到冲击。
著名评论员曹景行认为:“比如说像蔬菜生产已经有一些大规模的生产,但是更多的还是小农。小农缺乏组织,缺乏信息,缺乏合理的流通渠道,听到一些消息,种出来的菜市场卖不掉,而正当的流通渠道又会增加很多成本,所以消费者也未必因为菜农菜价便宜,而得到实际的好处。”
对此,我区相关部门提出,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利用市场监测系统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日报系统,加强对区内主要农产品价格、销售等情况的监测,及时发布区内外农产品的供求变化等信息,促进产销对接。 自治区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处长谢云:“比如说,我们网上信息的引导;‘走出去’推介;把这些经销商‘引进来’到我们产区开展衔接。那么也有一些应急的措施。比如说,我们组织机关、部队的食堂的应急采购啊,还有一个,在我们市场啊,超市啊,开设应急的销售区啊。还有一个就是在应急发生问题的时候,比如说对交通费用的一些补贴政策啊,对进场费的一些补贴政策啊,这些可能都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