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广播《新闻深一度》消息(记者蒋军、吴涛)今年年近五十的黄富财是漓江边上的一位普通渔民。他的祖祖辈辈,都以在漓江上捕渔为生。当记者向老黄了解漓江鱼类的情况时,他感叹地说:“漓江鱼少了。”在他的印象中,捕鱼的最好时光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前的鱼多了,从漓江到桂林到梧州,好多鱼的:勾鱼、桂鱼、鲣鱼,反正是好多种鱼……
到2005年前后,黄富财慢慢发现,单靠捕鱼已经不能够维持生计。他和许许多多靠捕鱼为生的渔民一样,渐渐感觉到漓江的鱼越来越少了……
漓江因山水得名,也因水生物多样而增色。上世纪80年代前后,漓江发现有淡水鱼144种。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被桂林人俗称为鲣鱼或是黄鲣的漓江光倒刺鲃。这种鱼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新、卵石基底的急流河段,而水质环境优良的漓江正是鲣鱼的上佳栖息地。
除此之外,漓江水域里还有桂林金线鲃、花鳗鲡、漓江鳜、黄喉拟水龟等特有或珍稀水生物。
但近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频繁影响,漓江的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大大破坏了漓江水域的生态环境。水无鱼则灵气尽失。昔日漓江上经典的捕鱼场景正在慢慢褪出桂林市民的记忆。
市民邓女士:我就在漓江边上长大,所以小时候经常在漓江边玩,游泳。当时江边丝草很多,我们经常玩的时候把石头一翻开,下面有很多虾啊,桂林人讲的哈巴狗、穿条子,就手指头这么大个,你一翻开石头,它们蹦来蹦去、一串一串的。小时候,漓江可以说是我们孩童时代的一个乐园。
市民黄先生:三十三岁以上的,像我们这么大的,一说漓江基本上很自然就想到以前的那种感觉,现在没有以前童年那种感觉了。
短短20多年,漓江鱼类资源急剧减少,原因何在?桂林市渔政站站长宛玉剑从事渔政工作已有15年,常年与漓江中的鱼类打交道。据他分析:时有发生的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导致漓江水生生物的主要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功能明显退化,水域生产力急剧下降。而过度无序捕捞、非法电鱼、炸鱼、毒鱼等非法行为,使得传统优质渔业品种资源衰退程度加剧,渔获物的低龄化、小型化现象严重,按照常见资源品种,目前漓江的常见鱼只有60余种了,差不多减少了80多种。它的退化是非常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