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舆论场对社会管理的挑战 社会管理从“心”开始

专家解读|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2011-07-04 16:07:04|网络编辑:张倩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就是人们社会性、精神性需求上升,而我们社会管理全面滞后

  当前,人们的抱怨情绪似乎越来越大,蔓延到各个群体。动不动就张口大骂,动不动就大打出手,“端着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现象比比皆是。更令人担忧的是社会的不公平心理、各行业的浮躁心理、焦虑心理、社会冷漠情绪等四处弥漫,还有社会治安事件也在增多,严重影响我们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提升,影响社会和谐,影响社会的安全。论其原因,林林总总,然而,社会转型带来社会心态的变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我国社会心态新变化的有效途径。

  当前中国社会性和精神性需求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2000年,中国总体上已经解决温饱问题,进入小康社会。当前我国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由温饱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转化,这个发展是指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原来的生物性的温饱需求上升到安全的需求、归宿的需求、社会公平和尊重的需求、友爱的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等社会性需求。人的物质性需求出现了边际递减,社会性和精神性需求大量地上升。

  最近,根据有关研究部门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工人精神权益问题调查显示,被调查的440个外来农民工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有66%的被访者选择了更看重精神生活。在农民工列出的精神生活清单上,家庭生活、朋友交流、文化娱乐排在前列。当地的工会干部说:现在青年农民工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之高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很多企业出现用工荒,是因为工人来了一旦发现工作不开心、不愉快,没有朋友和老乡交流,找不到归属感;没有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他们也会离开物质条件比较好的企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和很好的释放,也就有可能酿出员工自杀的悲剧。例如富士康员工的跳楼自杀事件,社会上对此进行了各种分析。这不是一个企业的事情,它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就是人们社会性、精神性需求上升,而我们社会管理全面滞后。

  中国的社会性和精神性需求呈多元化特征

  社会性、精神性需求的多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性需求多层次特征;另一个是精神性需求多样化特征。社会需求不像原来通过经济建设满足人们的温饱和财富需求那么简单,而是安全的需求、归属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等多层次社会性需求同时出现,这为我们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改革开放前30年,满足人民群众共同的物质需求,解决温饱问题,举国上下发展经济,容易达成共识。但是,改革的过程,就是利益调整的过程。当前,中国社会建立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职业的利益群体也逐渐形成,这意味着社会性需求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特征。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存在。这个时候,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利益取向,社会整体难以达成共识,对执政党的考验就是如何做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如何协调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需求。如果这些社会性、多样性的合理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出现“端着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现象。

  如果在制度层面和公共政策层面,社会的公平问题没有解决好,如果改革开放的成果没有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共享,就会出现改革过程中一些利益受损群体对改革和发展的不满,会导致社会的“抱怨”情绪蔓延,这些情绪如果没有相应的渠道去表达和解决,会形成社会“火药桶”,只要有刺激性事件出现,就会爆发,例如群体性事件中那些与事件“无直接利益冲突者”就是那些在其他方面社会性需求没有满足而心怀不公平感的社会成员。

  转型期社会心理失衡的行为表现

  社会转型,使得一些社会成员的利益重新调整,如果一些社会群体认为自身的经济状况或生活处境低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对应水平, 从而形成心理落差, 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产生自身利益被侵占、被夺取的心理状态,不良情绪就会产生。如果不良情绪增加太快,又得不到及时的释放,一旦超出了人的承受极限,心理和行为就会向恶性方向发展,人就会患上轻重不同的心理疾病。失控的情绪向内,严重的就会去自杀;而失控的情绪向外,有时会表现为破坏甚至反社会行为。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多拉德(1900—1980), 写了《挫折与攻击》、《人格和心理治疗》 等著作。他提出了“挫折——攻击假说 ”,来分析生活中受挫人的行为取向。多拉德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是由挫折引起的。由挫折引起的攻击主要指向三个方面: 1、直接攻击制造挫折的人,例如杨佳袭警事件。 2、与挫折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的人(迁怒于人、找出气筒便是如此),例如近两个月发生的几起成年人在校园残杀无辜学生的“校园血案”。3、攻击受挫者本人,自杀是其极端表现形式,例如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事件、个人自杀事件频繁发生,源于一定的社会心理问题。其后果是影响社会稳定,动摇我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另外,近年来,个体自杀事件频繁出现,大企业青年员工群体的心理问题凸显,折射出工业化大生产中的物质主义价值导向问题,企业的管理缺乏人性化理念,社会管理严重缺位。后果是个人的生命受到威胁,个人的健康和发展受到阻碍,影响家庭的完整和幸福。

  社会管理从“心”开始

  2011年2月9日,党中央在中央党校召开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高层研讨班,专门研究社会管理以及创新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他的讲话中提出: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那么,针对当前我国社会性和精神性需求上升这一新的社会心理变化,从政府这个层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首先,政府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社会管理,更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树立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的目标。服务重于管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优化公共资源配置,重点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改革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利益,对那些对社会有怨言的人群必须要多关心他们,多进行疏导。这些群体可能包括:下岗工人、失地农民、拆迁户等,不断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责任,在服务中实现管理。

  加强社区建设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逐渐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更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社区。社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开发社区资源,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发挥社区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推动建立社区居民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关怀的关系,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发展社会组织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的有效形式。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分化和利益主体多样化的格局已经出现。计划经济那种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加快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同时,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自治水平。为此,要大力培育发展包括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志愿团体等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他们为社会不同群体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为社会成员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务,增强社会成员的幸福感。

  (作者向春玲为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