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广播《新闻深一度》7点30分消息 (见习记者梁泰、通讯员潘燕丽) 老城区改造在即,300夜市商贩或将无摊可摆;安置与改造孰轻孰重,政府部门面临艰难抉择。贵港市旧城改造,“里子”和“面子”谁更重要?“新闻深一度”追踪调查,探寻事件真相。
日前,贵港市建设东路近300名夜市摊主统一集中在中央广场参加固定摊位抽签,他们将在7月18号统一进驻到新建的摊位市场集中经营。想到即将告别了在大街上摆摊的日子,摊主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在此的半年前,摊主们还为自己在那里做生意发愁。贵港市建设东路是当地的一条临时步行街,一头连着旧百货大楼,另一头延伸到北门市场门口。十多年前,为了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当地把道路设置为“临时步行街”,每天晚上,让出道路中央位置给摊主摆摊做买卖,由于这条街地处老城区,交通便利,摊点固定,夜晚的露天市场人气旺盛,卖衣服的、卖鞋的、卖宵夜的等等,各种各样的摊点有300多个,俨然就是一个繁华的露天商场。
但是在街市繁华的同时,也因为交通秩序混乱、乱摆卖现象严重而成为城市管理难点对象。很快,当地政府提出对建设东路改造工程被正式提出来。这本是好事,但是工程的提出却没有得到摊主的理解。长期对摊主经营进行监管的贵港市北门工商所一名姓潘的工作人员道出了原因:“像这个步行街夜市可以摆摊,现在不给摆了,它影响市容。但是这帮夜市摊贩摆了很多年了,因为他们大部分是下岗工人跟失业人员,如果不给他们在那里摆,他们的生意怎么办?现在的铺租贵、什么都贵,因为以前在这里摆,摊位是一两百块钱的摊位租金而已。如果突然间把他们赶走了,叫他们去哪里租?现在的铺面租金都上千,超出了他们的支付能力,这的确是问题。”
步行街夜市存在了近12个年头,如果因为旧城改造的推进,而断了这些摊主的饭碗,这绝对不是政府的初衷!贵港市政府考虑到摊主经营的难处,多次组织工商、城管和开发生等部门沟通协调,最终做出决定,先安置后改造。
坚持先安置后再改造的原则确定下来后,摊主认为这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对改造工程给予理解和支持。贵港市工商、城管部门随依据摊主提出的人气要旺、不增加经营成本的愿望找安置点,最终在中央广场东面把安置点确定下来。据了解,安置点位于贵港市中央广场东面,在新搭建的大铁棚,设置了大大小小的摊位397个,能对所有夜市摊主进行安置。在这397个摊位中,最便宜的摊租一个月是180元,其次是250元,这两种价位的摊位占了九成,而剩下的10%的摊位则根据位置的不同,月租金有380元的,也有420元的,对于这样的月租,大部分摊主还是乐于接受的。
新市场可以允许摊主白天和黑夜都进场经营,相比原来只能晚上经营的摊点,摊主认为,划算很多。梁叶英是摆了多年的地摊,都没有个固定位置。看着新市场建设起来,他申请了两个摊位,办理了摊位确认协议以后,梁叶英迫不及待地去寻找自己的摊位,一番寻找后,得知自己的摊位在第二排,梁叶英舒了口气,他说,城市要发展,旧城要改造,如今他们得到了妥善安置,其实这就是城市进步的一种体现。
老城区的改造,是一个城市的面子;而草根阶层的饭碗,则是一个城市的里子。贵港市这种旧城改造“先安置后改造”的做法,不仅让自己的里子更厚实,也给自己挣足了面子。300名摊主安居乐业背后,是城市和谐稳定发展、人民活得更有尊严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