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南宁市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南宁将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十二五”期间,南宁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不少于2.5亿元。市、县(区)每年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安排不少于15%的资金,专项用于城镇防洪工程和水源工程建设。
抗灾能力不强
农业“靠天吃饭”
虽然近几年来南宁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防灾抗灾能力依然薄弱。近年来,南宁旱涝灾害频发,特别是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和热带风暴,2009年的秋冬连旱,2010年的洪涝灾害和强台风等,凸显了南宁市防汛抗旱能力仍然比较薄弱。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由于历史原因,南宁市水库病险率高、山洪灾害威胁大、石山区抗旱水源工程严重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偏弱。目前,全市600万亩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只占43.3%,渠道硬化率只有39.9%,230万亩糖料蔗普遍缺乏灌溉条件,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城镇不同程度存在工程性缺水状况,石山地区和部分偏远农村用水困难亟待解决。
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群众对水的节约利用意识不够强,一些地方人为污染水环境的情况还比较突出等等。
加固病险水库
整治中小河流
针对上述问题,南宁市首先计划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十二五”期间,南宁要基本完成全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及预警体系建设。
今年入汛以来,国内多个城市因雨成涝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了解,南宁将统筹推进市政和城市内河河道、管网、泵站等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加快监测预警和决策指挥体系建设,健全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全面提高预报预警水平和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
城镇内涝整治不仅是城市排涝设施的改善,还关系到城市内河的整治、城镇周边排水系统的畅通等。因此,南宁未来几年将加快推进老口水利枢纽工程、邕宁梯级水利枢纽工程和邕宁区、武鸣县、横县、宾阳县、隆安县、上林县、马山县防洪堤等一批防洪控制性工程建设。
同时,要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2012年底前完成中央专项规划内142座小Ⅰ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3年底前完成5座中型和163座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2015年底前完成18座重点大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建设任务,到2020年全部完成现有及新增的病险水库、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建设任务。
要加强以中小河流为重点的区域治理,对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20条中小河流中的重要河流及重要河段进行整治。
南宁整治城市内河,不但是为了提升防洪排涝能力,而且还与打造“中国水城”结合起来,构建环城水系,恢复和提升内河、内湖的生态景观功能,建设“百湖之城”,打造现代亲水城市。
修建灌溉工程
解决饮水问题
“十二五”期间,南宁将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首先要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十二五”期间,要实施重点农排泵灌站、水电站更新改造及配套工程建设,启动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着力抓好一处大型灌区、10处重点中型灌区、15处一般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在大石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及水源性缺水等地区新建一批小水柜、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形成较为完善的田间灌排工程体系。
在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除加快老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外,还将兴扩建屏山、宁村、达响等一批水库,加快建设一批保障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重要水源工程,建设一批人口较集中村镇供水水源工程,积极推进凤亭河水库、大王滩水库、南宁市北郊水库联网工程等饮用水源建设。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与扶贫开发、改水改厕、沼气池建设、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乡镇饮用水规划等结合起来,到2015年底前全面解决17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方面,要使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十二五”期间,全市要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