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探索完善各项补贴和扶持政策的有效机制,增加公共财政投入。认真落实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增加补贴种类,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各级财政要通过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整合相关涉农专项资金,并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投入奖补机制,重点加大对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金融、信贷、企业和社会等多方投入。抓住中央实施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积极争取一批重大项目投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二)改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稳定和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网络,积极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应发挥为农服务的主力军作用,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总量,确保小额信贷投放每年都有较大增长。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推进农村担保基金业发展。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健全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继续推进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入期货市场交易。
(三)加强科技支撑。突出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特别是抓好种养特色农产品品种繁育,着力解决高效益特色产业良种问题。大力示范推广粮食作物“三免”技术、农作物“三避”技术、绿色植保、生态高效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生态健康及标准化规模养殖、林木丰产种植等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创新推广间套种、立体养殖、轮养等科学种养技术,增加单位面积效益,实现叠加增收。加强对农业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技术开发应用,努力实现农业资源效益最大化。大力抓好农民素质教育培训,重点抓好技术、技能、开发、经营、管理等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使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四)推进扶贫开发。围绕到2020年绝对贫困基本消除的总体目标,继续开展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水、电、路、田等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整合资金,加快兴边富民行动步伐。继续把异地安置作为破解大石山区贫困的有效方式抓好抓实,重点抓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扶贫培训,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加大信贷扶贫力度,继续扩大扶贫到户贷款的覆盖面,让更多贫困农户获得信贷扶贫支持。
(五)建设示范基地。调结构优布局,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建设特色高效产业示范基地,提高规模和效益竞争力。大力实施超级稻、间套种、秋冬种“三个千万亩行动计划”,推进优质粮和秋冬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狠抓标准化生产示范,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与有机产品“三品”发展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大力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点抓好“猪+沼+果+灯+鱼”等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和小水体、小面积、小空间“三小”生态高效增值项目建设,推广健康养殖技术,优化养殖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品牌。大力抓好速丰林、油茶、花卉和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推动“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一县一业”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使“一村一品”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六)加强基础建设。加大投入,着力抓好农田水利、机耕道路、养殖池塘等农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保护保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设施装备建设,提升农林牧渔业机械化生产和加工水平;大力扶持冷库等配套设施建设,为降低市场风险、提升效益、增加投入提供强力支撑;大力实施中低产池塘改造和越冬保种工程,提升水产养殖能力。切实抓好农业抗灾防灾减灾防控体系建设,突出重点抓好干旱、洪涝、寒害、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预测预警、应急处理及灾后恢复生产;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控、综合防治和农产品检验检疫,加快边境地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阻截带建设,严防境外流入和区内传播;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网点建设,提高监控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严控重大疫病大面积发生。
(七)完善市场流通。重点围绕产前、产中、产后三个关键环节的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升级,加大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加强农产品保鲜、贮藏、配送、运输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发展产销直销、连销经营、产品配送等现代销售方式。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培育农村流通主体,规范各类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各种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推进“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加快供销合作社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提升助农增收服务水平。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八)积极推进改革。加大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以及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着眼于高效集约发展,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和水利滩涂养殖使用权制度改革等。大力培育农产品市场经营主体和生产服务组织,发展壮大民间经纪人队伍,开展农产品产销全程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着力增强乡(镇)政府在农民增收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发挥农垦企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经营性和公益性分离的原则,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同时,进一步扩大农业农村经济对外开放合作,充分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运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战略机遇,利用好内部外部资源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