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柳州成为广西第一个实现本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00%开工的城市。
为何柳州的进度如此之快?
“这与柳州市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全力保障项目用地,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探索‘政企共建’等方式有很大关系。”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保障科科长、市房改办副主任杨林说。
土地供应:创新方式 迅速落实
今年,柳州决定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3.35万套(户)。其中,新建廉租住房40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500户,新建公共租赁住房9500套、经济适用住房4400套、限价商品住房(含普通限价商品房、危旧房改住房改造)4100套,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4000户等。
“3.35万套(户),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这个量相当于柳州市‘十一五’时期5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总量。”杨林说,“这需要配套供地1400多亩,供应总量居全区第二位。”
“一方面时间紧、任务重,一方面项目建设用地不足、资金缺乏,解决不好,或将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巨大掣肘。”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说。
为确保项目用地,柳州从政府土地储备中心拿出3块地共100多亩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这100多亩地比较靠近市中心,用于廉租房建设,套数在2500套左右。”
鼓励大型企业利用自身建设用地或工业用地变性后用于建设保障房。“我们采取‘政企共建’的方式,鼓励企业出让暂时闲置不用的土地,政府评估补偿后收回,再划拨回企业,专门用于保障房建设。”杨林介绍,“柳州已经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柳钢、柳工建设了3000多套公共租赁住房。”
结合工业园区的建设,在工业园区内采取划拨土地方式,配套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目前已在广西柳州汽车城、洛维工业园、河西工业园、白沙工业园等工业园区,配套建设4000多套针对园区产业工人、新毕业大学生及周边区域中低收入家庭的公共租赁住房。
把住房保障与旧区改造相结合,对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中腾空暂不列入拆迁的房源进行改造,解决保障房土地紧缺问题。
“最重要的,是柳州市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在今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地计划外,安排了上一年度存量土地58.64公顷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有效保障了全市各项保障性安居工程迅速落地。”杨林说。
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
“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土地供应、规划许可、招投标及施工许可、投资审计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制度和程序,这对项目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在当前保障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进度全面提速的形势下,需要对传统的固定资产投资审批程序进一步改革。”柳州市相关负责人说。
柳州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为民办20件实事”之一,量化考核指标,实行严格奖惩,对工作落实不到位、项目进展缓慢的,将执行约谈和问责制。
专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组织规划、环保、消防、地震等相关部门对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进行联合审批,确保项目按进度计划表的要求全力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例会制度,每月召开1-2次协调会,通报项目建设进度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政策扶持:公开公平
为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柳州市摸清家底,出台各类扶持政策。
开展两次针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入户调查工作,及时掌握符合保障对象的具体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和柳州未来发展的走向,制定住房保障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全市尚需建设保障性住房11.45万套的目标。
先后出台一系列住房保障相关政策,拟定管理办法,完善住房保障的审核、分配管理制度。
推行廉租住房“暗补转明补”,统筹公租、廉租房源,简化租赁途径,将新就业无房职工、新毕业大学生和非本市户籍的外来务工群体纳入保障范围。
实行阳光操作,做到政策公开、审批公开、公示结果公开、摇号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政策的扶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让柳州成为广西首个实现本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00%开工的城市。
目前,柳州已初步形成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限价商品住房、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等针对不同阶层住房需求,实施分类保障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
其中,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和管理在广西处于领先,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更是开创了旧城改造和住房保障相结合的新模式。2010年底,柳州保障性住房覆盖率为7.89%,比全区平均6%的覆盖率高出近两个百分点。
(记者 莫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