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横县新农村:空调育蘑菇 稻草卖高价

新农村建设|来源:南宁日报2011-09-15 18:09:00|网络编辑:王琳

\

朝南村村民在蘑菇工厂化生产基地采摘蘑菇。(周家志/摄)

  你能想象在广西南宁种蘑菇,所用的土竟然是从远隔千里的黑龙江运过来的吗?

  你能想象35℃的烈日下,一位农妇穿着厚厚的外套在16℃的空调房摘蘑菇吗?

  你能想象一个普通农民做了不到3个月的稻草生意就赚了7万多元吗?

  在横县云表镇云表社区朝南村,由于土地流转和现代化、工厂化蘑菇基地的建立,新名词、新做法、新成果让人目不暇接。请你与记者一起,共同感受朝南村不一样的新农村生活。

    新事物:

    千里运土育蘑菇

  在朝南村蘑菇生产基地的空调房内,记者看到了从黑龙江远道而来的“客人”:草炭土。这位“客人”黑不溜秋、其貌不扬,但一朵朵洁白可爱的蘑菇却是依靠它才得以健康成长。

  “这土来得可不容易!”生产基地技术人员覃子坤告诉记者,为了找到最适合蘑菇生长的土壤,他们先后进行了多次实验,并仔细计算了经营成本,最后决定全部采用这种来自黑龙江的草炭土。“草炭土在使用效率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虽然价格高达600元/吨,计算下来仍然很合算。”

  虽然室外的气温高达35℃,但空调房内始终保持在16℃左右,正在采摘蘑菇的工人都穿上了长袖外套。相比之下,记者的短袖衬衫显得十分的“不合时宜”。

  “请问您在这工作多久了?”记者爬上铁架询问一位正在采菇的女工人。

  “不久,才来几个月。”这位名叫陆曲先的青年女工告诉记者,她是朝南本地人,前些年一直在广东等地打工。“收入是不错,可是离家太远,没法照顾孩子。现在在这里收蘑菇,每个月也能挣2000多元,每天按时上下班,回家还可以带孩子。而且这儿是空调房,不用去外面风吹日晒,条件很不错了。”

  从黑龙江拉土、开空调种植,还要给工人开出不菲的工资,这样的经营会不会亏本?或许是看出了记者的疑问,覃子坤主动带记者来到装箱操作区:“你看,我们的蘑菇不经过任何清洗就直接装箱运输,确保质量安全,很受市场欢迎。鲜菇或直接销售或做成罐头,产品远销海内外,几乎每天都是供不应求。”

  “我们还注意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收入再高也不浪费一分钱。”覃子坤说,“比如种完蘑菇的草炭土,我们还要用来种大棚有机蔬菜,又是一笔不低的收入。”

    新做法:

    土地流转带富新农村

  对于熟悉农村工作的读者来说,“土地流转”或许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朝南村的土地流转实现了低风险、高效率、高收益,不能不说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朝南村的大规模土地流转是从2008年开始的。”朝南村土地流转后的“大管家”、朝南村新时代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覃广常介绍说,一开始进行土地流转时,大多数的村民都是持观望态度。“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得交给信得过的人打理,这一点我很能理解;但是不进行流转,各家各户的土地各占一块,无法集中使用,就无法进行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比如说这个蘑菇基地,需要占多个家庭的土地,如果让投资者与他们一家家地谈补偿,恐怕没有哪个投资者有那么大的耐心。”

  2008年,覃广常、覃子坤等几个经济能人、村民骨干带头流转出800亩土地,当年就取得了较高的收益;随后,全村105户农户都将自家的土地进行了流转,流转土地面积达2286亩。至2010年,朝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达8500元,集体经济收入达25万元。

  囤里有粮,心中不慌;集体有钱,村子变样。如今的朝南村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化娱乐中心、标准篮球场一应俱全,还建有农村鲜有的标准化游泳池,吸引了不少周边村镇、横县县城乃至南宁市区的游客慕名而来。

    新鲜事:

    稻草也能当金卖

  蘑菇基地需要大量稻草做肥料,使原本几乎一文不值的稻草陡然间身价倍增。精明人覃广宽看准商机,开着自家的车子到周边农村收购稻草,在短短的不到3个月时间内赚到7万多元,实打实地让稻草变成了黄金。

  “这就是我家,来,进来喝茶。”

  热情招呼记者的是朝南村村民覃广宽夫妇,他们的新居堪称一栋别墅:上下两层楼装饰一新,底层面积约180平方米,二层不少于150平方米,各种先进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装修水准不亚于城市富裕家庭。

  “这辆车是日常代步的,不过平时上班我们都是骑电动车。”覃广宽指着停放在楼下的一辆五菱阳光说,“还有一辆小车让儿子开出门了。”

  由于一路听说“稻草变黄金”的传闻,记者迫不及待地向覃广宽证实:靠拉稻草3个月挣7万元,可信吗?

  “这是确实的!”覃广宽说,一开始说给亲戚朋友听,大家都有些不相信;但当他认真算起收入时,原本半信半疑的听众都不由得佩服他的生意头脑:“一斤稻草收购价不过5分钱,卖到蘑菇种植基地是两角五分钱,每斤赚2角钱,而且货源充足、成本极低,3个月赚7万元其实也不算多。”

  “当然,这钱也不是那么容易赚的!”覃广宽说,基地不仅要稻草,还要鸡粪、牛粪之类,出的价钱不低,但要求尽快交货。“见到稻草、见到粪,那就是见到钱啊,赶紧一扫而空,地扫得比清洁工还要干净!”

  毕竟已经45岁了,覃广宽把收稻草的生意转给了儿子,自己和妻子每天按时到蘑菇基地上班。“她手脚麻利,上个月挣了2800多元,比我收入高!”不过这个月,夫妻俩不打算做得那么辛苦了:“不缺那个钱,多留点时间休息。”

  不过,两口子却对休息时间如何安排起了争议:覃广宽喜欢在家看电视上网,而妻子陆英平想外出旅游。夫妻俩决定,近期开个家庭会议来决定。

   (记者孟振兴)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