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做龙头 农业发展促增收
田阳县地处右江河谷冲积平原中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暖,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河谷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利纵横交错,排灌方便,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一年四季均可耕作。
记者在当地了解到,这里的农民没有农闲时节,一年四季,都在忙于农事生产,刚刚收完水稻,就马上平整田地开始种植西红柿,西红柿刚刚收获上来,便又开始种植冬季蔬菜。可谓是,一年“三班倒”,全年无轮休。
田阳县农业局数据显示,田阳全县西红柿种植面积36万亩,年产60万吨,芒果种植面积13.5万亩,年产4万吨。西红柿和芒果种植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这里许多乡村从过去种植甘蔗、玉米等收益较低的作物,到今天整个西红柿和芒果种植形成产业化规模。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国内20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越南、俄罗斯等国际市场。田阳农民从这一转变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西红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造就了许多西红柿种植大户,这些种植大户中有的以单家独户来生产,有的以合作组织形式共同生产销售。田阳县兴城番茄专业合作社种植西红柿3500多亩,平均亩产5000公斤,总产量1505万公斤,总产值3010万元,户均西红柿收入达4.48万元,人均西红柿收入1.18万元,成为全县种植西红柿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效益最佳的种植大户。
随着广西与东盟农业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有些种植大户已经把触角伸向国外,如田州镇三雷村韦梓响和兴城村黄策等种植大户已到越南建立西红柿种植基地,基地第一期规划面积为3000亩。目前,育苗种植300多亩,实现了跨国农业梦,为田阳农业国际交流合作起个好头。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实现跨越式发展
田阳县农业局副局长覃素娟说,改革开放以来,田阳县结合本县实际,重新布局、大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实现了全县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田州镇兴城村周吉幸等农户在农业科技部门有关技术人员指导下,在双季稻的生产基础上,利用冬闲田发展以西红柿为主的冬季蔬菜生产,率先大胆偿试反季节种植蔬菜,并取得成功,开创了“稻—稻—菜”一年三熟耕作制的尝试,成为了田阳县冬菜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的“领头羊”。
在西红柿产业发展过程,田阳县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组织动员、包装宣传、资金支持和宏观调控等,农业技术部门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及进行推广培训,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产业的发展水平。目前,全县的西红柿产量已从当初的平均亩产25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平均亩产3500公斤。
与此同时,田阳县农业、工商、供销部门共同培育和扶持了“田阳县蔬菜协会”、“兴城西红柿合作社”和“农友圣女果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统一生产、销售、注册产品商标等形式创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蔬菜产品品牌,提高蔬菜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降低市场风险。
为解决大量蔬菜销售和贮运问题,该县于1999年建成中国西南最大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市场占地150亩。记者9月20日在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内发现,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大量施工人员操作挖掘机,推土机在工地现场日夜赶工。市场管理方介绍说,这是今年投资建设的市场二期扩建工程,新市场建成后,占地面积将达2400亩,年底就可以投入使用,届时将大大缓解过去就市场拥挤不堪,设施老化陈旧的压力。
为延长产品保鲜期,确保产品质量,缓解销售压力,田阳县还建成冷库350座,总容积达2.8万立方米,并配备相应设备,实现蔬菜精选、分级、包装和保鲜贮藏。为确保蔬菜质量安全,该县投资建设两个县级检测机构,以及河谷乡镇的检测点,完善检验检测网络,全县秋冬蔬菜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9.5%以上,田阳秋冬菜真正以质量和品质赢得市场。
农业产业化经营,种植、质量、运输均有保障,如今,田阳农民望着田里的西红柿幼苗,看到了增产增收的喜悦和希望。
(记者 杨子江 杨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