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班谭志金在指导记者炒西芹鱼丸。吴贤摄
两个炒锅,5名师傅,9平方米大的空间,这就是T189北京至南宁的特快列车上的厨房。它为车上千余名乘客供应饭菜。10月17日,记者跟随T189/190车队京一组,体验了一回列车厨师的生活。
餐车上扎马步炒菜
这趟列车从北京回南宁,全程近29小时。乘务员是8小时一班,下班可以在列车上休息。可全车厨师只有5人,是清一色男性,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女性参与的岗位。5个人里,其中1人负责值夜准备配菜、蒸饭,另外4人需同时上岗。他们全天休息时间只有8小时,却要准备七八百份饭菜。
吴贤(北京二车队党总支书记)说,火车上的厨房特别晃,不是那么容易上手。中午11时,厨房忙碌不已。厨房的地面有一个四边形凹槽,面上铺了几大块木条框。木条框能防滑,但站在上面有些摇晃增加了站立的难度,有点像踩在竹筏水中行。
周师傅正端着一盘炒好的菜,用铁勺往菜碟里舀菜。这时,火车到站,随着铁轨发出“轰隆”一声,记者站不稳打了个趔趄。正担心周师傅勺里的菜会泼出去,却发现连一滴菜汁都没洒。在记者佩服之余,他说,呆在火车上久了,马步扎得稳,车体一有晃动,全身的肌肉立即调动起来保持平衡。领班谭志金说,要在列车当厨师,先扎好马步。
练了一上午扎马步后,下午4时,记者换上厨师服开始工作。先从配菜做起,刨完了茄子皮,就轮到切辣椒和酸菜,做酸菜鱼的配料。在列车上切菜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动刀切菜前,周师傅再三叮嘱记者,左手按住酸菜时手指头要往回收,以免车辆晃动中被菜刀划伤。原来,有一次切菜时,因为列车急刹车,他不慎被菜刀划开了一道大口子,现在还在掌心留下疤痕。
体验中,前进的列车不断晃动,记者切的酸菜厚薄不一,速度很慢。谭志金说,要经常练习才能做到又快又好。
练过哑铃才能驾驭汤锅
看记者慢慢上手后,难度开始加大了。列车厨房最缺的是炒菜炉,只有两个。为了菜能按时出笼,肉菜全部放进大锅白灼至七成熟,再倒进炒锅里调味、翻炒增香。
谭志金递给记者一铁勺,叮嘱说,西芹炒鱼丸的要领是用铁勺不停翻动,还要配合着抖一抖锅,以防粘锅。记者接过铁勺一翻,觉得挺沉的,抖锅这个动作就更做不来了,变成了推锅。炒好一锅鱼丸,手部都发酸了。
他说,列车上做的是大锅饭,这样一锅菜只有5公斤,每一勺菜重约0.5公斤,是整个厨房里的“小个头”。厨房里的“大块头”是灼菜用的汤锅,盛满时有25公斤,饭蒸好时整个托盘重约17公斤。有新人刚上岗时,因为搬不动这些“大块头”难过得掉眼泪,回家举了两三个月的哑铃才能驾驭它们。经过一番磨练,列车上的5位厨师都是大力士,每人都能单手提起30公斤的重物。
锅碗瓢盆干净如新
由于炒菜、蒸饭等都要提重物,记者因为臂力不够,只能负责配菜。体验前,心里一直有一个疑惑,餐车上蓄的水不如饭店里多,盒饭里的蔬菜到底有没有洗过呢?
就拿茄子来说,记者起初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刨去紫色的外皮。配好菜后,看着谭志金炒一道红烧茄子就知道其中缘由了。切好的茄子被放入一盘清水中漂洗,再经过油锅一炸,最后回锅翻炒。经过这几道工序,农药残留、细菌在烹饪中被消灭了。
吴贤告诉记者,餐车上的配菜很讲技巧。这趟列车往返一次需要3天时间,长叶类的蔬菜因为不宜久留、难清洗被排挤在外,车上的蔬菜以椰菜、黄瓜、芹菜、胡萝卜等为主。这些蔬菜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好存储、易清洗,而且大多能通过去皮来达到去除农药残留的效果。
而餐车上的烹饪工具,因为很紧缺,每使用完一样,都要立即清洗干净,以便留作他用。正因如此,锅碗瓢盆只有两个状态,要么盛着菜,要么干净如新。
餐车厨房从烧煤到用电
在这30年的变迁里,谭志金看到了餐车厨房的改进。以前靠烧煤炉,狭小的空间里把厨师们熏得够呛。现在烹饪用电,油烟少了,也方便了。
以前到餐车是一种奢侈享受,前来光顾的人都是“有头有脸”的。如今普通家庭都能到餐车点上三四盘佳肴,填饱肚子。对餐车食品的要求也从“有得吃”提高到了“吃得放心”、“吃得爽”。
菜谱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前最贵的菜是白切鸡,也是餐车里的热门菜。随着生活的改善,菜谱丰富了许多,增加了酸菜鱼、爆炒猪肝等。现在,酸菜鱼取代白切鸡,成了餐车上的热门菜。一名女士说,坐火车久了没什么胃口,就点了一锅酸菜鱼,浓郁的酸辣味让她开胃。
吴贤说,京一组的餐车上还配备了平板电视机,以及吧台,让商务人士在饭后小酌几杯、谈天说地。
收工晚餐只有一锅粥
当晚7时许,到桂林站。谭志金说,毕竟是在距离地面30厘米的地方工作,怕记者吃不消,劝下车休息打打地气。谁知一站上月台,突然觉得像在大海上漂浮,出现轻微的眩晕。这是因为厨房里工作时踩在木格子上,加上车体晃动,是一种晃动的状态。习惯晃动的状态后,再回到路面,形成了反差,倒反觉得平地是晃动的。吴贤说,列车上的厨师大多胖不起来,除了起早贪黑,还因为要扎马步炒菜,体力消耗很大。
谭志金在列车上当了30年的厨师。其实以他的资质完全可以去五星级大饭店当厨师,是什么让他对这份工作如此热爱呢?他说,在大饭店里的厨师比较注重分工,炒菜、配菜等工序都是分家的,但餐车的厨师更像全能选手,什么都要做。他也说不清缘由,年轻的时候想跟着列车可以走南闯北,现在中年了,对工作有了感情割舍不下。他说:“很多年轻小伙子来这里实习都被吓跑了。”
当晚8时许,来餐车就餐的乘客渐渐少了,厨师们从下午2时至今还未吃晚餐。记者尽管厨艺不佳,想着师傅们难得停歇,主动请缨炒菜犒劳他们。谭师傅却说,等会就到南宁了,厨房里要收拾干净,晚餐只准备了一锅粥。他们已在路上待了3天,眼看着能休息了,归心似箭。往往选择简单填饱肚子,这样,吃完饭只需洗个汤锅就可以回家了。
吴贤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厨师们在车上的晚餐都吃得很少。因为餐车上食材有限,为满足旅客吃饭,他们尽可能多卖一份是一份。等到他们吃饭时,食材往往所剩不多。
(记者 宋甲子 通讯员 韦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