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引起良好社会反响

走转改专题|来源:新华网2011-11-07 11:04:35|网络编辑:孟宪静

  植根火热生活 书写时代篇章——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引起良好社会反响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自8月份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大批新闻工作者走出机关大院,走向田间地头,来到学校厂矿,深入基层连队,远涉边疆山寨,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盼,反映他们的所求所愿。一篇篇生动清新的文字稿件,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新闻照片,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广播电视节目,记录着社会变迁,讴歌了群众创造,反映出时代风貌,回应了社会关切,人民群众拍手叫好。

  一头汗两腿泥 拉近与群众距离

  “迎着清晨的海风,33岁的民警村官黎屹松走进澫尾村的大街小巷,开始了一天的巡逻工作。”——8月24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的一篇报道,开头这样写道。

  这条新闻的主角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民警。现在,像这样来自最基层、聚焦寻常人、书写平民事的鲜活新闻在中国媒体上处处可见。

  选择新闻工作者这一职业,意味着选择做一个不知疲倦的行者,在人民群众中、在各行各业中行走、倾听、记录。但新闻媒体上也不时能见到一些脱离群众、远离实际的报道,究其根源,是因为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久处高楼大院、陷于文山会海,手不离鼠标键盘、脚不沾基层泥土。

  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联合召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部署会议,向全国新闻工作者发出了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的号召。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不朽的名篇来源于火热的生活。

  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新闻记者和编辑走向基层、融入群众。他们带着思想走,怀着感情转,迎着问题改。“一头汗两腿泥”方能写出属于时代的好作品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共同崇尚的信条。

  活动中,从中央到各地的新闻媒体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及时召开动员会议、传达部署中央精神,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报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纷纷开辟专栏、专题、专版,推出记者采自基层、发自现场的新闻报道。各地党委宣传部门十分注重活动的广泛性,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推进、不留空白,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均纳入活动范围,并延伸到期刊社和出版社。

  活动中,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赴基层采访,给广大采编人员做出表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说,透过他们采写的新闻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老记者、老编辑,他们的功力与文采不逊当年,他们对于新闻的敏锐洞察和深入开掘更是令人赞叹。更为可贵的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年轻一代传递着党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活动中,一大批中青年编辑记者深入群众接受教育,在基层汲取养料。8月初,中宣部、全国三教办组织18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近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采访。短短几天时间,他们认识了许多平生头一回见到的农作物,第一次下地除草、松土、拉枝、摘菜、种树、砍柴。通过体验生活和调查研究,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当前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也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在延安新闻纪念馆,大家在新闻前辈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握紧右拳,庄严宣誓:“继承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