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群众路线 让新风扑面
走出真情实感,转出踏实求真,改出清新朴实。随着“走转改”活动持续深入进行,人们欣喜地发现,报纸、电视、广播中,群众的语言多了,身边的人和事多了,基层真实的情况多了。
河北省武安市河西村曾是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的驻地。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在革命斗争和解放区建设中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今年83岁的张山林老人谈起这次“走转改”激动地说,这项活动太好了,原来的作风一点一点回来了!同样年逾八旬的昆明市民周意训给云南省委宣传部写信,称赞“走转改”活动“深得民心”。新疆吉木乃县县委书记刘新利说,看了最近媒体的报道,感觉空话套话少了,文风越来越清新自然了。
网友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人民网网友“蕉岭县晋元中学李思超”说,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这些报道让我们觉得媒体离百姓更近了。网友“渭水河”认为,百姓生活不光是喜事和好事,还有忧愁和悲伤,“走转改”活动要落到实处,媒体要多反映普通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
一些专家学者和新闻界前辈对“走转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深入阐述了其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认为,新闻传播工作本质上也是群众工作,是党的整个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品格。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说,“走转改”活动是深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大举措。一些资深新闻工作者提出,只有沉下身心、走进基层,在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中把握时代脉搏、感悟生活真谛,才能不断采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闻佳作。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集中起来就是要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这场始于新闻战线的“走转改”活动正以破竹之势向文化艺术、社会科学以及其他众多领域延伸,使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深化传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将“走转改”活动引入科研人员队伍,以党支部为单位围绕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科研工作中如何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如何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多做贡献等开展交流研讨。他们还组织实施“书记所长抓学风”专项管理,着力解决重数量轻质量、急功近利等学风浮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认为,现在开展“走转改”活动正当其时。“这对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学风,进一步做好科研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
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10月13日联合举行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座谈会。与会者提出,文艺评论要始终追求真理的科学阐释,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近期一场有关“走转改”活动的主题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认为,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文艺批评、文艺工作也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曾创作出《常回家看看》《中国娃》等脍炙人口歌曲的戚建波深有感触地说,“从事音乐创作尤其是写歌,怎么写只是技术问题;而写什么、依靠谁去写,则是一个找准‘我是谁’的角色定位和‘为了谁’的落脚点的问题。”
当前,这场热气腾腾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向纵深推进。中央和地方各个新闻媒体都在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经验,重点在建立长效机制上想办法、出举措、见成效,使“走转改”成为每一名新闻工作者贯穿终生的一课,让基层意识、群众观点融入血液,成为始终坚守的价值理念。
(记者 霍小光 华春雨 黄小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