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骨干“挑起大梁” 文物专家当“多面手”

争先创优|来源:南国早报2011-11-09 17:11:16|网络编辑:张倩

  在很多人眼里,博物馆研究和考古是“阳春白雪”的工作,实际上,文物普查、田野考古,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苦力活。这些工作需要调动组织大批群众、工匠、施工人员,因此,博物馆派出的领队尤其重要。广西博物馆党总支部及其领导的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支部,就有这么一支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准,成为广西各处考古工地和文物保护工作的“灵魂人物”。

  白天,头顶烈日,蹲在探方里一层层刨挖,如同保护鸡蛋般小心清理出文物;夜晚,租住在附近的民房,吃着大锅菜,在满屋摆放的古代残砖断瓦边支起一张行军床睡觉。这样的感受还不是最苦的。记者今年在永福县窑田岭宋代窑址发掘现场看到领队何安益时,他说他最思念家中3岁的女儿,在长年累月的发掘工作中,他几乎很少有机会回家照顾家庭。

  考古领队要挑起整个工地的大梁。对内要组织队伍勘查发掘,安排食宿,维护工地安全;对外要招聘民工,商量土地借用事宜,与项目施工方交涉不要伤及文物遗迹……他们不仅是文物专家,还是组织专家和“谈判高手”。

  “探勘、画图,党员骨干全部自己来,日晒雨淋都要先上。”考古所党支书、所长林强说,党员占了全所人数的三分之二,业务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的模范带头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骨干要常常在工地召集党员小组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引导年轻同志向党组织靠拢;晚上还要给实习生上课,把经验无私传授给年轻人。

  林强多次选派年轻人到外面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注意延揽有传统经验的民间工匠,培养专业施工队伍;韦革等党员骨干,主动和建设单位或设计院建“拉关系”,使他们能经常提供考古发现的有关信息;覃玉东等党员连续作战、不畏艰苦,带领大家加班加点完成多处文物遗址修复;何安益、杨清平等党员和业务骨干谢光茂、熊昭明主持发掘了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汉代墓群及宋代窑址等,取得重要发现。这些带头人物除了率先完成大量的田野考古工作外,还充分利用时间进行研究工作,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和考古专著,考古所党员和业务骨干已成为广西文物学术研究重要力量。

  正是有了坚强的组织后盾和先锋党员,广西近几年的田野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考古所先后完成包括南广铁路、湘桂铁路、防城港核电站、鱼梁水利枢纽、西津船闸等多个项目的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发现了一批重要的遗迹和文物,为研究广西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广西博物馆党总支部从2007年到2010年连续被评为区直文化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成员曾分别荣获文化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记者 甘宁)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