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脉绿羽水城画卷——记绿城南宁科学发展的新追求

记者来稿|来源:北部湾在线2011-11-10 16:00:34|网络编辑:夏汝

\

图:清洁生产企业凤凰纸业厂区一瞥

  南宁市还非常重视邕江上游县城的污水治理。2007年,位于邕江上游的隆安县“邕江水源地上游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示范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南宁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在南宁市的首次应用。

  该生态工程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根系的输氧作用、水自流负压吸氧等获取湿地床的除污需氧量。通过发达的植物根系及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的作用、填料床体的截流作用及植物对营养物的吸收等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同时由于存在根系周围的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依靠细菌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可完成脱氮效果;通过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积累及湿地床的物理化学等几方面共同作用完成除磷效果:此外,还可依靠流动相在湿地系统流动过程中产生沉淀、过滤、络合、吸附等作用去除重金属。

  项目投资2310万元,占地50亩,于2009年10月建成投入运行,吨水处理费用仅为0.5元,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国家一级B标准,福泽国家贫困县——隆安县将近3万人,有着投入少、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管理人员少、维护工作简单、出水质量稳定等优点,在中小乡镇和农村推广使用可收到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值得一提的还有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茂青坡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是南宁市第一个在农村利用无动力生态污水处理试点工程,获自治区财政厅、环保厅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生活污水处理试点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城区政府配套资金10万元,项目2011年1月通过验收。主要针对茂钦坡二区、三区共41户约200人排放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处理规模30立方米/天,占地1400平方米。该系统采用水生植物和生态填料的净化、吸附功能的生态技术,通过水流方向向上不同空间的错位布置,以4个功能区不断处理污水和净化环境,第一功能区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透水功能,吸收水里的氮、磷等污染物。这时,污水中60%的污染物被吸收、转化掉了。第二功能区植物也能很好地吸收氮、磷等化学物质,因此污水中又有80%的污染物被甩掉了。第三功能区的生态砖、砾石以及种上的风车草、再力花再次强化处理污水。而第四功能区则主要是种植着水葱、花叶芦竹等观赏植物,还有养在水中的鲤鱼。项目建成后,过去村中蚊蝇乱飞的臭水塘不见了,代之的是景观宜人可供村民休闲娱乐的生态湿地公园。项目负责人广西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湛波告诉记者:农村建污水处理厂不太现实,投资大,且运行费用高,建得起却用不起。而整个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系统无需动力、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为农村污水处理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建设模式,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为了守卫城市活的灵魂,为了市民安全无忧的饮用水,为了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南宁市煞费苦心探索河道治理、人工湿地处理污水难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美化市容市貌和新农村风貌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借鉴价值。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