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象新区要建文化产业城,南宁迎来了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历史性机遇。11月10日记者从统计部门了解到,2010年,南宁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29%,尚有潜力可以挖掘。业内人士建议,南宁应依附其作为全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少数民族聚居地多,与东盟各国经济文化交往密切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产业门类已基本完备
“文化产业”几个字似乎离普通老百姓较远,但其实就在身边,如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兴安的乐满地等都是文化产业的内容之一。
据业内人士介绍,文化产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像桂林《印象·刘三姐》自2004年公演以来,迄今已演出2700多场,观众达560多万人次,票房收入10亿元左右。在北京,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1%,深圳也已经达到7%。经验说明,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是非常大的。
南宁文化产业门类基本完备,已形成新闻出版业、艺术表演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文化娱乐业、会展广告业、文化旅游业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初步建成。其中,文化产品制造业仍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家用音响设备制造、书报刊印刷、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较大,占去年全市文化产品制造业增加值的85%。
据统计,2010年南宁共有博物馆5家,网吧673家,出版社9家,广告公司2022家;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全年举办文艺演出2171场,观众324.3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20家,全年放映电影8.6万场,观众735万人次。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7.08%,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95%。
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大
南宁市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9.29亿元,总量居全区各市之首,占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约1/4;文化产业占2010年GDP的比重3.29%。但与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比,相差较远。上海和广东的文化产业占当地GDP的比重都达到5%以上。
和区内兄弟城市相比,桂林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先行一步:独特的山水资源环境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底;众多大中专院校、研究所为其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为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年来,已有天涯、百度等来自北京、深圳等地的10多家动漫和软件企业落户桂林市高新区。
相比之下,目前南宁的文化产业中,以出版发行、文化用品及设备生产为主导的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偏大;而广电网与移动通讯网融合,所衍生出的手机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文化新业态还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等许多新兴行业几乎还是空白。
建议发展区域性重点项目
南宁发展文化产业有很好的资源优势,它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间传说故事多,丰厚的历史底蕴为孕育优秀的文化产品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像宾阳的炮龙节、横县的茉莉花节、武鸣的歌圩等传统民俗活动,为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业内人士建议,可以着重发展区域性的重点项目,根据各县区的文化积淀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还可以充分利用会议期间举办民族文化博览会、文化论坛等活动,面向东南亚扩大南宁的文化影响力。
南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产业基础,但是规模化不足。业内人士建议,应尽快建立研发中心、生产中心、传播中心等,形成如动漫之都、影视基地、出版物交易中心等基地或园区,使各类新型文化形态的发展形成整合。同时,支持院校与文化创意企业联合建设创意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加快培育创意紧缺人才。
(记者唐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