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阳:白天种番茄晚上唱戏 和谐新农村幸福新农民

走转改专题|来源:广西新闻网2011-12-22 10:19:11|网络编辑:孟宪静

\

报道团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实地采访当地农民。(记者 杨郑宝摄)

\

报道团记者在采访当地业余文艺队。(记者 杨子江摄)

\

报道团记者走进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共联屯采访当地村民。(记者 杨郑宝摄)

\

在田阳县定贯镇万亩蔬菜基地,本网副总编黄大剑在农民指导下种植西红柿。(记者 杨郑宝摄)

  小小的西红柿,竟然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9月20日,记者在百色市田阳县了解到,该县的种植大户韦先生,在越南承包了3000亩土地,把小西红柿种到了越南。

  9月19日至21日,广西新闻网10名记者,组成全媒体报道团,深入百色市田阳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网络记者千里走八桂——走进田阳”系列报道。期间,记者专程探访了这位把西红柿种到国外的种植大户。

  小小西红柿的独特魅力

  9月20日,记者来到田阳县田州镇郊外的万亩蔬菜基地,当地农民正在平整土地,准备栽种西红柿。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农民几乎没有农闲时节,每年水稻收割上来后,紧接着便开始整地蓄肥,然后开始种植西红柿。农民也极少外出打工,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年头忙到年尾。

  什么样的魅力,让这里的农民对西红柿如此情有独钟?田阳县农业局副局长覃素娟向记者揭开了其中的“秘密”:原来,传统种植的甘蔗,每亩收入仅为数百元,而改种西红柿后,每亩收入竟达2-3万元。

  大家都种西红柿,会不会造成“果贱伤农”,甚至是滞销?田阳县田州镇龙河村村民杨东行告诉记者,他家种有2亩的西红柿,每次西红柿收获上来后,便运往县里的果蔬批发市场,有专门的客商收购,然后发往全国各地。所以,销路不成问题。

  从事十余年西红柿种植、销售生意的韦先生,是当地有名的“西红柿大王”。仅在广西,他便承包了1000多亩的土地专门用于西红柿的种植。近年来,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国内的种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他把目光转向国外,在越南谅山省承包了3000亩土地,目前已有300亩投入种植。把西红柿“种”到了国外,成为该县农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鲜活例子。

  记者了解到,在田阳还有不少像韦先生那样的种植大户,依靠种植西红柿,发展特色农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城里人“追捧”乡村文艺队

  通过种植西红柿,发展特色农业富裕起来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农活闲暇之余,农民们还自发组建成立了乡村文艺队,经常进城表演。过去是城里人下乡搞演出,现在是乡村文艺进县城。

  9月20日晚,记者在田阳县一居民社区,看到一支民间文艺表演队正在排练节目。文艺队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当周末、重大节假日或者某个地方有喜事,他们都被应邀前往表演壮话快板,小品,舞蹈,歌曲连连唱等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

  据介绍,在这些活跃在各个乡村,县城社区的文艺队中,有农民、老人、工人、退休职工和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

  田阳县文体局副局长黄延琪介绍说,田阳县目前共有112个业余文艺团体,政府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对这些文艺团体给予适当引导和财政补贴,进一步发展壮大文艺队的影响。

  当地干部介绍说,由于文化生活丰富而多彩,社会上赌博、斗殴等违法乱纪的现象也大大减少,群众对此十分满意。

  新农村建设“遍地开花”

  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采访期间,记者还前往有“壮乡最美乡村”之称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共联屯。深入农户家里,实地查看村民的生产生活,实地感受共联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就。

  田阳县新农办主任文春说,2010年以来,该县在新农村建设上就投入了8000多万元资金,多个项目将近完成,效果显著。

  在发展繁荣农业和农村建设的同时,田阳县还抓好工业发展,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阳新山铝产业示范园,是该县近年来工业项目的一大手笔。田阳县通过大力引进各类企业投资资本,依托区位、环境、资源等优势,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记者通过几天的走访,获取了一大批鲜活的素材,真切地感受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磨砺了意志,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推动今后新闻报道文风的改变。

(记者 黄大剑 杨子江 杨郑宝)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