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县车河镇八步新村建设,极具民族特色。
“除了家家建新房,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广场、荷花池、篮球场、文化室,百姓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王尚屯村民黎普文说,城乡风貌改造让农村群众住得更舒服了。记者采访获悉,近几年来广西实施的城乡风貌改造工程,让民居换上了新装,山村有了特色,老百姓真真正正得到了实惠。
民居换新装
山村显特色
白墙灰瓦、铜鼓、飞檐……一栋栋颇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白裤瑶居民楼,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去年12月下旬记者在南丹县几个乡镇看到的景象。
“我们村几年前大都建了新房,但由于缺乏指导,加之盲目崇拜城里的楼房,很多楼房都建成了‘火柴盒’。”芒场镇巴平村村支书说:“后来看了风貌改造效果图,村民们都积极响应,辛苦了一辈子,就想住着舒服些。”
“以前我也想不通,为什么要进行农房风貌改造?”车河镇八步新村村民韦权荣,一开始对新农村示范片农房风貌改造还有些成见。后来,镇上和村里组织村民代表到区内外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参观学习,看到旧房风貌改造后的新变化,“这让村民们很心动。现在我们的房屋也变得像城里的房子一样漂亮”。
“受益于城乡风貌改造工程,我这房子才得以修建起来……”在里湖瑶族乡王尚屯,村民黎普文指着已建好的新房子高兴地说。前年初,王尚屯被列为全县城乡风貌改造试点村屯,试点项目涉及民房重建改建、立面改造、水电路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22个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000多万元。
专家称,南丹以城乡风貌改造为载体建设新农村,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与文化旅游经济结合,增强新农村建设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更有“面子”
上完村里举办的农业种植技术培训课后,家住柳州市柳南区上等村河尾屯的老覃,便直奔农家书屋看农业科普书;晚上,他还跟老伴一起参加村里举行的歌舞文艺活动……老覃这几个很平常的生活情节,以前在河尾屯是难以想象的。
“过去各种硬件设施不完善,村民文明意识不高,牛栏、猪圈等乱搭乱建,垃圾、污水乱堆乱倒,大家生产生活环境很差。”河尾屯村委主任覃瑞任说。
2010年,河尾屯被纳入广西村屯环境综合整治试点。该屯建设了远程教育终端站、未成年校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同时还结合当地实际需要,改造和建设了河尾沟景观、农具房、公厕等项目。记者在河尾屯采访时看到,白墙红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屋前屋后果树葱郁成行,村道边分类垃圾箱有序摆放,河道旁太阳能景观灯倒映水面。小桥流水,老少嬉戏……眼前是一幅新农村的田园美景!村里的百姓说,城乡风貌改造,让我们农村更有“面子”!
城乡风貌改造
生态又宜居
一直以来,因为“竹筒楼”林立、基础设施差,广西的农村一直被贴着“有新房无新街、有新街无新城、有新城无新貌”的标签。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广西决定从2009年7月开始在全区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工程。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竹筒房”的改造,重点推进村屯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经改造,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2009年以前,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簕山村还是一个凌乱无序、凋落破败的小渔村。2009年7月,簕山古渔村被列入防城港市唯一的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综合整治村屯,结合旅游开发进行新农村建设。一年后,改造完成的簕山古渔村正式“开村”,迅速成为各路驴友、摄友、休闲人士喜爱的新去处。
在广西,像簕山村这样从城乡风貌改造中受益的村屯还有很多。这些村屯经过改造后,或成为现代农业特色养殖基地,或成为亲水自然的生态型村庄,或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旅游之地。
“在已开展的一、二、三期工程中,我区改造房屋15.4万户,对近300个村屯实施了综合整治,受益人口近百万。”该负责人说,2011年度,全区城乡风貌改造涉及14市57个县(市、区)、116个镇(乡)、213个行政村、375个自然屯,房屋外立面改造共约5.24万户,工程总资金约15亿元。
据了解,广西将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持续开展城乡风貌改造,让这项民心工程长期惠民富民。
(记者 徐庆成 通讯员 宁国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