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乡村文化发展新思路:让文化精神根植百姓心田

文化繁荣|来源:广西新闻网2012-01-18 17:24:00|网络编辑:张倩

  “客家妹子快乐多,娘胎偷偷学唱歌,哇哇落地一声唱,绿水青山都来和……”1月16日,记者踏入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入村,便见82岁的刘大娘击打竹板为乐,随乐高唱客家歌。径直往村里走,见三五村民围拢而站,也在放声高唱。“我们这里,人人都能唱几句客家山歌。”村民江燕说。

  仁冲村是一座有“广西第一围”和“江南紫禁城”美誉的客家村落。全村总人口2827人,人均纯收入近6000元,在当地算是“富村”。2009年5月,仁冲村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八步区委、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确立了依托当地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新农村的设想,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新建了仁冲村村委综合大楼、新村大道、仁化乡村公园、休闲广场、仁冲小学,并实施了“穿衣戴帽”工程及农业观光园区等一大批基础项目。

  村容美了,房屋新了,街道亮了,村民富了,是不是就没有缺憾了?几个月前,贺州市委宣传部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在许多像仁冲村这样的村庄,富起来的农民更期待农村的文化味更浓一些。去年,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展开“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贺州市借此机会,不断送文艺下乡,激发农民群众的文化自觉热情。然而,在送文艺下乡中,贺州发现这只是一时的热闹与欢欣,而要在农村形成一种常态性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针对新问题,贺州提出“农民主体、社会合力、自发发展、常态管理”乡村文化发展新思路,意在培育一批文艺村、文艺户,在开展民俗文化、节庆文化、村落文化等活动中,使文化精神逐渐浸透到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并在农闲、节庆及地方民间民俗活动中展示出新的生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贺州主动请缨,成为全区首个“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试点市,制定了《贺州市创建文化先进城实施方案》和《开展“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规划创建首批文艺村20个、文艺户30个。

  历经几个月的努力,贺州文化惠民新路子生机勃勃。16日至17日,广西文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区“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现场会在贺州市召开,全区各地近百名文艺工作者汇聚贺州。他们踏访文艺村,走访文艺户,发现贺州创建的20个文艺村、30个文艺户里,文化味浓烈,村民形成的那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令人惊叹。而仁义村不过是这种“惊叹”的缩影。

  在该市八步区黄洞乡黄洞村,沉寂多年的瑶鼓敲起来了。入村,身着瑶族特色服装的瑶族老爹放下锄头,唱起了动听的《蝴蝶歌》。去年,该村民间艺人赵有福、赵县英等多人参加演出的瑶族节目《鼓动瑶山》,斩获国家级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在钟山县清塘镇英家村,彩调唱起来了,村委会主任何一考牵头,发动群众,筹资、筹人,组建了英家群星彩调团,逢年过节,为村民免费献戏。

  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大井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长鼓舞曾进中南海献艺,并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曾几何时,这些濒临边缘的传统文艺“叫好不叫座”,现在,它们有了更多的粉丝。村里组织的“芦笙长鼓舞队”经常被邀请外出表演,业务很繁忙。

  “让文艺惠泽千村万户。”贺州市市委书记彭晓春说,“要创建更多的文艺名村、名品、名人,逐步探索出‘农民主体、社会合力、自我发展、常态管理’的实践模式,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找到一个新颖而生动的切入点。”

(记者 王万程)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