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发布《“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简称“十二五”医改规划)。这份被业界称作“步入医改深水区”的方案,明确 “十二五”期间医改要重点从3个方面取得突破: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以及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2009年4月,国务院颁布《医改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这份被称作“新医改3年规划”在2011年底画上了句号,广西按照国家部署,于2010年2月正式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但是,在业界看来,虽然医改3年规划基本实现了老百姓能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但“以药养医”等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仍然存在,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还有诸多难题需要破解。
“十二五”医改规划的出台,为下一步医改的实施明确了方向。广西医改同全国其他省区一样,又再一次站在了出发的起点上。那么,“十二五”医改规划确定的3方面重点改革内容,广西目前实施状况如何?还面临着那些困难?需要从哪里着手突破?
健全全民医保 仍需补齐短板
3月27日,武鸣县太平镇卫生院。
唐兴金是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青龙村村民,在太平镇的一家木材厂打工,“干的是体力活,主要是帮别人扛木头。”说话间,这位被晒得黝黑的青年不停地揉自己的右肩。
镇卫生院医生马小梅仔细观察了小唐的右肩,用手轻轻捏了捏。
“疼。”唐兴金龇牙咧嘴。
“右肩软组织劳损。”马小梅取下口罩,“小伙子,干活太拼命了吧,肩上都紫了。”
说话间,马小梅医生提笔开处方,并提醒道:“回去休息几天,特别是这两天千万不能再扛重物了,否则反反复复容易转为肩周炎。”
唐兴金拿着处方去划价,药品32元,加上10块钱的一般诊疗费,一共是42块,新农合可报销16.7元。虽然唐兴金也参加了新农合,但他在太平镇不能报销,“只有武鸣县参加新农合的人,才能报销。”唐兴金告诉记者,自己只能拿发票回马山老家报销。
卫生院院长李盛良告诉记者,虽然太平镇卫生院实施了新农合即时报销,但像唐兴金这样的外地人,暂时还不能享受到这样的优惠,“因为新农合还没有实现全市联网。”
看病就医因“贵”而“难”,主要是由于医药费用负担重所导致,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就是要通过全民医保,降低个人医药费用。记者从自治区卫生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扩大到4970万人,3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均达到96%以上。
为提高保障能力,基本医疗保障的补助标准也随之提高,今年全区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已提高至人均240元,报销范围也从大病向门诊小病延伸,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门诊统筹实现了全覆盖。
3年来,我区累计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达10.8亿元,累计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保参合超过800万人,以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新农合以及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
【记者观察】
尽管医保标准不断提高,但老百姓在大医院的医疗负担感觉依然很重,为何?
由于目前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盈利压力,医药费用增长失控,仅仅靠提高政府补助医保的标准而不控制虚高的药价与失控的医疗服务,城乡居民的疾病医疗负担减轻的预期就可能大打折扣。因此,在关注医疗保障的同时,还要同时关注医疗卫生改革和医药流通改革,不能让完善医保制度“孤军突进”。
此外,随着医保体系的建设,城乡之间的分割和壁垒导致很多参保者的不便,农民在当地加入新农合,到了城市打工就无法享受医保,不同城市间的医保也无法实现对接,如何打通这种医保障碍,下一步的改革仍需继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