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贵港市对土地的大规模“整理”和“整治”

要闻聚焦|来源:广西新闻网2012-08-27 17:50:00|网络编辑:孟宪静

  挖土机在你的、我的、他的田地上来回移动,大铁臂在空中、地面之间上下挥舞,又直又长、纵横交错的水渠和道路渐露雏形……

  信不信由你——被水渠、道路占了田地的农户,最后量一量重新分回来的田地,与原来的实际面积相比,有增无减、只多不少;与原来的生产条件相比,能排能灌、不怕旱涝;再拿整个村屯及周边环境来个新旧对比,更是生态改善、村容变好!

  这种闻所未闻的奇事、好事,发生在地处桂中旱区的贵港市;造就、“成全”这桩好事的,是政府前所未有地大规模实施的惠民之举——“土地整理”、“土地整治”。

  “第一炮”打响政府好口碑

  在乐滩水库引水工程建设一步步推进之时,桂中旱区按照自治区部署同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贵港旱区治理面积相对较大,旱区耕地主要包括望天田、水浇地和旱地,面积达16.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4.8%。贵港市借这股“东风”,把29个项目列入桂中旱区土地整理范围,并实施了10个相关项目,在全区打响土地整理“第一炮”。

  贵港市从编制项目实施规划入手,深入项目区实地踏勘,反复核实有开发整理潜力的地块,编制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使之在广西地级市中第一个通过国土资源厅评估验收,并得到国土资源部的重视和肯定。

  总投资1185.18万元的桂平市南木镇古楞村土地整理项目于2007年9月立项,成为桂中治旱工程中首个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涉及古楞、朱凤两村的9986.25亩连片耕地。这片近万亩的稻田,沟坎、荒丘等不便耕种的“边角地”较多,加上田间河道淤塞,排灌不畅,交通不便,极端气候频繁,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等因素,长期以来当地群众对此一直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致使这片土地无奈地“越病越重”——长年排不出水的“水洼子”和终年引不进水的“泥坨子”逐年增加。

  项目实施之初,南木镇派出工作队走访群众,反复解读政策,列举范例,纾解群众心结。对个别抱有顾虑心理的群众,工作队打出“保票”——承诺土地经过整理后,面积只增不减。朱凤村的刘大婶原本并不支持土地整理工作,后来在工作队的建议下,她量了两次自家那块半荒半耕的土地,确认为0.84亩。经整理后,刘大婶重新测量,自家土地面积增加至0.89亩,而且全部都可耕作。工作队的“保票”逐渐取信于民,获得好口碑。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施工,长12.32公里的主干道建成,原来狭窄的机耕路全部扩宽至3.5米,农机直开到田头;5.38公里主干渠、3.98公里长的斗渠、7.44公里长的农渠及总长约18.33公里的干沟、支沟、斗沟、农沟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各家各户水田边。流水通畅的沟渠和修建好的180座涵洞,大大改善了农田排灌。同时,古楞村土地整理项目居然新增耕地940.79亩,年增产值150多万元,项目区内农田灌溉成本每亩年均节约60元,农田产出率普遍提高10%。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