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届博览会上,常常能看到专业观众通过志愿者的翻译,艰难地跟东盟客商交流的场面。今年记者逛馆时发现,会说中文的东盟客商越来越多。他们认为,随着博览会的影响日益加深,自己跟商业伙伴直接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为中文培训、文化交流等机构带来了商机。
“商二代”学好中文派上用场
“这个米煮出来的饭很软,很香。”柬埔寨展台的一位姑娘在用中文向专业观众介绍柬埔寨香米。有专业观众问这种香米和泰国香米有什么区别,她从品质、性价比等方面解释得头头是道。这几天已有多家中国公司抛出橄榄枝,希望代理他们的香米。
这位姑娘是柬埔寨人,她的父亲是位商人,已经是第五次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了。也许是一早看到了中国的商机,2010年他把女儿送到柬埔寨的孔子学院学习中文。今年,女儿已经能代表父亲的公司向中国观众推介产品了。
这位柬埔寨姑娘告诉记者,这几年,当地人学中文的热情越来越高,这与柬中贸易往来加深有很大关系。据了解,2009年起,孔子学院落户柬埔寨,这两年已经相继开设了多家汉语中心。
泰国馆里也有好几位客商能自己用中文跟专业观众交流。不少人是来之前“开小灶”,专门请人教了中文。
东盟青年会中文就业更便利
在椰壳工艺品里能找到唐僧师徒的身影,中国古典美人形象的木雕制品栩栩如生……除了学习中国的语言,中国文化也列上了东盟客商的课程表。
9月23日,记者就在魅力之城缅甸展区见到了一个缅甸青年交流团。通过现场的志愿者,一位缅甸青年告诉记者,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学习中文很有必要。在缅甸,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文培训机构,不仅是缅甸的华人后代,许多缅甸当地人也对学中文很有热情。
此次他们一行30人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中国文化、经济交流。尽管刚来了10天,他们已经知道了中国的中秋节,而且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
李柏英是缅甸展区的志愿者,一年前从缅甸来到广西大学学习。因为能说一口较流利的中文,她成了专业观众与缅甸客商交流的桥梁。她告诉记者,在缅甸,学中文的重要性在找工作上就能体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华人在缅甸投资置业,来中国经商的缅甸人也多了起来,因此不少工作岗位都要求会说中文。尽管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李柏英有信心,凭借在广西的学习成果,如果回缅甸发展,她在就业方面会更有竞争力。
更多国内文化机构“走出去”
东盟客商学习中文的热情为国内的文化、培训机构提供了更大的商机。在22日举行的缅甸国家推介会上,就有江苏等地的公司有意到缅甸开展汉语培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现场跟缅甸方面的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
还有一些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一家云南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马女士告诉记者,通过前两年的博览会,该机构已经与缅甸、越南有了合作,开展针对当地华文教师的培训。今年,马女士希望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老挝也与云南接壤,跟中国的往来也越来越密切,相信中文在那里会有市场。”
(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