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笑星参与逐鹿全国笑坛 从小剧场到中央台

广西新闻|来源:南宁新闻网2012-10-23 10:24:08|网络编辑:孟宪静

  小剧场之笑:让我们记住那些开创者

  在南宁演艺界,笑星特别吃香,人们记住了一群笑星。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歌厅和小剧场的形式很流行,外号“胖哥”的张蔚林和后来去央视的阿丘,还有唱歌的鲍朝志一起,在南宁市中华路一家歌舞厅里开办“爆笑剧场”,红遍整个南宁城。

  曾经的辉煌跑场火爆小板凳都卖50元

  当时三人很受欢迎。一到周末,南宁周边的人,都专门跑来看他们的表演,还有从香港专程过来的。“最火的时候到什么程度?里边的座位全坐满了,门口有人卖板凳,50元钱一张,观众就拎着板凳见缝插针,随便找个地方一放,看一整晚。”张蔚林依然在当时辉煌的情境中回味。

  当时张蔚林等人的节目都是自编自演的,包括《拍电影》、《贪玩皇帝》、《大话西游》……其中有不少是用南普表演的,现场的火爆让人唏嘘。有观众笑趴地上的,有观众笑得撑不住,央求“你们先停一会,实在受不了啦!”那是小品最火的时代,张蔚林和鲍朝志因为演小品成了南宁的红人,走在大街上到处都能被认出来。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有人碰见他们还问:“你们不演小品了?找个好地方把你们经典的戏再演一次,让我们再过过瘾吧。”这就是笑星的魅力所在。

\

高佬

  他们现在做什么?依旧奔忙想做南宁“周立波”

  10月中旬的某日,高佬走在文化大院里,阳光照在他略显单薄的身上,他和其他行人一样行色匆匆,人们似乎渐渐淡忘了几年前在电视上让大家争议得面红耳赤的那个“高佬”。

  许多南宁人是从电视上认识高佬的,在一档名为《有话日日倾》的栏目里,高佬身穿唐装手拿折扇,说一口南普,像拉家常一样讲新闻。但大家觉得他不像在讲新闻,更像是和街坊在“倾”家长里短。

  高佬脸上最生动的是那富于变化的眉毛,会随着情绪的变化活跃地跳动,时而飞扬,时而低落,被别人抢白的时候,还会耸动眉毛表示无奈……但更出彩的还是高佬的口才,不管是南普、白话还是平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平添趣味,让人不经意间会意一笑。他也插科打诨,偶尔抖上几个包袱,但整体风格不温不火,有调侃,但以善意为主;有评论,也并不尖刻;有讽刺,却不是一棍子要打死人那样无情。

  高佬目前在做一件事情:作为广西壮剧团的成员,他肩负着传承壮族文化的任务。

  广西壮剧团正在筹备一台综合晚会,其中就有很多广西的经典剧,例如《赶山》《拾玉镯》等,他将以主持人的身份亮相。“为什么东北能出赵本山,上海能出周立波,广西就不能出个有自己特点的主持人?”这是大家的疑问,高佬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答这个疑问,同时也在为拯救民族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他认为用南普主持节目,进行脱口秀,同样会让大家感到亲切从而接受。“如果现在的孩子都不会说民族语言了,那将是一种悲哀”,于是在这台晚会的主持中,高佬将用南普来串起,他觉得这就是在行动,只要行动了就能看到希望。

\

鲍朝志

  他们持什么态度?鲍朝志:去俗需要阵痛经历

  鲍朝志是南宁娱乐圈的老大级人物,上世纪80年代,南宁的歌厅很火,但很少有专业演员,演出水平并不很高。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鲍朝志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那个年代,专业演员进歌舞厅表演,在人们看来简直是糟蹋艺术,受到极大非议,但鲍朝志却毫不在意,唱歌、主持、演小品,玩得不亦乐乎。

  鲍朝志当然也有自己的郁闷,那就是有时候别人的笑点与预计的不同,“肚子里装个气球就扮成孕妇,也能把大家逗乐;有时候我们的笑话包袱埋得深点,人家还不笑”。

  把小品的俗气去除,让更多人接受健康的小品是鲍朝志和很多搞小品的人的想法。

  他认为赵本山将二人转调整得很好,以前的二人转黄段子和粗口多,几乎难登大雅之堂,而现在不仅在赵本山上春晚的小品里能经常看见二人转的元素,而且在赵本山的影视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二人转的影子。“当然人家赵本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把二人转调整过来,必定要经过阵痛,南宁的小品一样也要经历阵痛,去年哈文没选我们南宁的小品,今年已经有消息说,大家建议春晚增加南方小品的分量,上春晚也许是时间问题了,因为大家接受南方小品需要时间。”鲍朝志说。

\

郑天雄

  郑天雄:抱团作战才能走远

  在南宁的笑文化圈,必须要提郑天雄,他的作品一年演200多场,那可不是玩虚的。

  郑天雄的作品,有很强的民俗色彩和浓厚的本土特色,最适宜在壮族地区的城镇乡村,甚至是圩场田间演出。而他也非常乐于向民间推广普及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民间文艺作品——虽然土得掉渣,但因为所表现的都是广大壮乡触目可及的题材,采用的又是颇具亲和力的民俗艺术形式,剧中人物所讲的也是本土壮话,十分诙谐机智,广大民众欣赏起来感觉着实受用。

  举一例子,郑天雄的小品《冤家路宽》,讲的是壮族乡镇圩场里一男性肉贩和一女性菜贩,为了抢生意而发生了一场口角,并在双方嘴上斗智过程中,引发出对改革开放前后,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回望和感慨——这样的作品框架设计确实奇绝;该作品创作于2000年,至今已在广大壮乡演出了约300场。 郑天雄在自己的很多小品中设计了富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台词,这也是他小品一贯的特色,更引起本地观众共鸣。

  作为创作中坚力量,郑天雄一直希望把本土小戏、小品推出广西,推向全国,与北方小品、小戏抗衡,在这点上他有着自己的想法,“首先要打好基础,形成本土特色,其次是编剧、导演、演员抱团作战,这样才能越走越远”。

 

  他们在行动打造小剧场和邕州方言小品

  南宁的小品小戏以及搞笑界的达人在行动。张蔚林是个将野路子和正道结合得比较好的人。他曾经在中央戏剧学院深造数年,又在歌厅混迹多年,因此想法很多。

  张蔚林目前正在构思一个“天天演”的计划,他希望能在南宁找到一个剧场,天天出演小戏小品。“关键是资金,其他问题不大。”张蔚林信心很足。

  在张蔚林的心中,一幅笑文化事业的版本已经初见雏形:自己和一些编剧开始弄剧本,年轻的演员也在寻找和培养中。“已经有人愿意帮助我们,但我们必须要给支持我们的人足够的信心。”张蔚林说。张蔚林不仅说了,而且在做。目前,他正在和鲍朝志等人联系场地的事宜。

  郑天雄坦承,南宁人在演方面很吃亏,因为北方人太会演了,因此南宁人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南宁文化的色彩斑斓,节目的小、巧、灵都是南宁笑文化的强项。他举例说,他曾经组织的一个壮乡模特队就很有幽默细胞,演出很受欢迎,并不输给赵本山小品中的模特队。

  郑天雄目前在做的一个事情就是打造以邕州官话为基础的邕州方言小品。他说,其实长江以南的很多人对邕州方言并不陌生,它有一定的观众群,因此邕州方言小品同样可以走向全国。(记者 李宗文 实习生 赵皕石)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