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经济区“千帆竞发”、西江经济带“流金淌银”、桂西资源富集区“勇立潮头”……随着近日《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规划》通过审议,一个江海联动、陆海互动,“龙头”与“腹地”融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逐步成型,富有广西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江海联动 开启发展“双核”时代伴随汽笛的长鸣声,广西第一艘远洋货轮“北部湾光辉号”9月底从防城港缓缓驶出,开赴美国新奥尔良港。这艘装载4.8万吨重晶石的货轮抵达奥尔良港后,将从美国装载大豆返回。
海运一直是广西的优势,2011年,防城港货物吞吐量达6168万吨。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广西将建成防城港域、钦州港域、北海港域3个超亿吨级港域,广西北部湾港的总体吞吐能力将达3.57亿吨。
“要充分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不能仅依靠海运,还需要以‘江海联动’方式实现协调发展,发展西江成为必然选择。”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莫小莎说。
西江经济带以西江为主轴,不仅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载地和溯江而上发展的战略腹地,也是大西南各省区市进行物资交流、沟通东南亚的运输大动脉和出海大通道。不久前批复实施的《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正式提出,要努力把西江经济带建成贯穿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一条重要的国土空间开发轴带。
在西江流经的广西贵港市,几十座船台在江边一字排开,轰鸣运行的机器夹杂着点点焊光。“目前一艘2000吨的货船正在焊接,载重4500吨货船已列入生产计划。”广西贵港市江南船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麦少平说,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船舶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对船厂的未来充满信心。
根据规划,广西有望在今年底实现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阶段性建设目标。莫小莎说,西江经济带如同广西的“动脉”,伴随海运能力的不断提升,广西开启了江海联动发展的“双核”时代。
抢抓机遇 构筑板块互推态势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内,各式吊机、运输车、挖掘机在紧张作业,首期总投资16.4亿元的5个项目已正式入园。作为中马两国政府合作的第一个产业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合作的重要成果。
自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广西一直致力于通过布局大项目、建设产业新高地来谋划经济区的长远发展。如今,北部湾经济区已初步形成以石化、冶金、林浆纸、电子、能源、生物制药、轻工食品为主的产业布局,阔步迈入千亿元产业发展时代。
“北部湾经济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但广西仅有北部湾经济区还远远不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根本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彦平说。
2009年,国家出台了全面支持广西发展的战略决策性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广西划分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三大区域。此后,《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规划》等指导性规划陆续出台,广西“两区一带”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成型。
李彦平介绍,北部湾经济区在继续发展壮大的同时,可较好地支持桂西资源富集区的发展;西江经济带可利用便利的交通网络,与北部湾经济区实现江海联动;桂西资源富集区的丰富资源为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三大板块正逐步形成优势互补、板块互动、发展互推态势。”
乘势加力 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广西曾一度是“老少边山穷”的代名词,但沿海、沿江和沿边的区位优势,也让广西兼得东部开放和西部开发之利。李彦平介绍,“两区一带”布局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促进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位于桂西资源富集区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民风民俗纯朴浓郁,有着“世界长寿之乡”美誉。此前,巴马是典型的贫困县,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缺乏有效的开发手段。“如今,巴马正在探索旅游扶贫的产业模式,5年来,旅游业已带动6.5万人脱贫。”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局副局长黄必锋说。
巴马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的缩影。按照建设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桂西资源富集区将加快形成河池、百色、崇左3个中心城市,黔桂走廊、右江河谷和南崇经济带、沿边经济带4条特色经济带,铝、锰、糖、有色金属、桑蚕茧丝绸、红色旅游、养生长寿健康7大产业组团的“三核四带七组团”空间开发格局。
“‘两区一带’总体布局中,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相对较快,而桂西资源富集区则较为缓慢,三大板块发展并非简单地‘平均用力'.”李彦平说,北部湾经济区是率先发展区,西江经济带是广西的第二个梯次,第三梯次是桂西资源富集区。三大板块的设置突破行政区划界限,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解决了广西东高西低和南强北弱的区域差距。
如今,行走广西,“两区一带”蓬勃发展的势头不由让人感叹: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聚集吸纳能力不断加强,西江经济带沿江大产业逐步成型,桂西资源富集区正实现资源优势的转化……一幅科学发展的蓝图正成为现实。
(记者 孙志平、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