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歌擂台上,气象工作人员与民间歌手对唱气象知识山歌。河池市气象局供图
“冷空气今晚来袭,温度下降雨点密;气象信息提醒你,出门带伞又添衣”。这是河池市气象局向市民发出的一条气象短信,用琅琅上口的山歌提醒市民关注天气变化,让人一目了然。这些颇具特色的气象山歌短信最初出自“山歌达人”——河池市气象局调研员黄运丰之手。记者近日到当地了解气象山歌是如何产生的。
舌头一拐 山歌达人即兴唱
对于山歌,黄运丰是这样说的,它不同于需要时间构思的文学创作,而是一种即兴创作,正如“山歌不用笔来写,舌头一拐就出来”。
自幼听山歌、唱山歌长大的黄运丰,从小就对山歌有着浓厚的兴趣。1982年从中山大学气象专业毕业后,他回到河池气象局工作,一做就是30年。
最早用山歌做气象文章,始于一次黑板报,当时由于相关内容比较少,出板报的人留了一块空白处,对黄运丰摊手说:“没内容可填了,你就写几首山歌吧。”于是,他一口气创作了7首山歌,将板报填满了。单位的领导一看,用山歌来做气象文章,有点意思。从此,黄运丰即兴创作气象山歌一发不可收拾,大家都称呼他“山歌达人”。
黄运丰创作的山歌题材丰富,有关于气象信息价值的:“气象科技高精深,利用价值最惊人,好比悟空用法宝,几根毫毛变猴群”;有解释人工增雨条件的:“人工增雨用科技,天有云朵是前提,炮声震得云打抖,才有雨水往下滴”。
黄运丰的气象山歌还受到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宋英杰的好评。2009年,宋英杰一行在河池开展“气候变化 中国在行动”活动。其间,每到一处,宋英杰就把黄运丰创作的山歌记录在本子上,活动后期,他把“偷师”学来的山歌在舞台上唱响:“温室效应真危险,全球必须总动员,废气尽量少排放,共同维护大家园。”宋英杰唱的这首山歌,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山歌为媒 气象知识入人心
“气象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气象知识只是作为信息传递给大家,不被大家利用,那也等于是无用功。”黄运丰说道。
之前,工作人员向群众普及气象知识,只是枯燥乏味地说教,群众听了只是象征性地鼓掌,没多久,听课的人走得所剩无几,“辛苦准备的课件,人家不感兴趣,倒贴钱都没人来听”。
如何让群众关注气象知识?在长期的实践中,黄运丰发现,传统的气象谚语简短、押韵,从古至今一直流传,即使没文化的农民也会根据“东边日出西边雨”选择出门时机。
河池群众喜爱听山歌,常常以歌代话,以歌传情,有些地方无论大小事,都喜欢采用山歌会的形式。黄运丰提议,不如用山歌来调动群众学习的积极性。他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单位的支持。
2007年,河池市气象局在“3·23世界气象日”举办了第一场气象山歌晚会,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山歌来宣传气象知识。当晚,观众的热情度远远超出了黄运丰的预期,晚会结束时,许多人久久不愿离去。后来气象部门将当天晚会实况制作成光碟,一时间光碟成了抢手货。
擂台对唱 气象知识得普及
黄运丰说:“我们是用山歌作为载体,向大家宣传气象知识;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通过自己的理解,用山歌唱出来。”气象山歌对唱不仅新颖,其中的知识问答更有竞技性,勾起了群众学习的兴趣。歌会方式由气象部门作为对唱主角,逐渐变成了参与单位互唱擂台。
2010年5月,河池市气象局在宜州市北牙乡进行气象科普活动,一开始,村民代表先给当时任副局长的黄运丰一个“下马威”:“气象干部下乡来,乡村百姓乐开怀;办个歌会唱气象,先请局长来开台。”
面对村民的挑战,黄运丰自信地对道:“防灾减灾纪念日,气象知识来普及;要奔小康开富路,科技就是金钥匙。网山村头搭歌台,男女老少汇拢来;抛砖引玉我先唱,歌声落地就开台。”随后,村民与气象工作人员围绕防灾减灾的主题对唱起来。
在巴马山歌擂台上,当主持人在向观众提问“气象灾害包括哪些内容”时,一位70岁的老人走上歌台,用山歌答道:“狂风暴雨和寒潮,老天大旱和大涝;还有雷电和冰雹,气象灾害最糟糕。”当问到“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来自哪里”,观众回答:“影响我国冷空气,一路吹得冷凄凄;要问源地在哪里?西伯利亚和北极。”
山歌神韵 科普宣传更生动
2008年初,全国发生冰冻灾害,黄运丰尝试编写气象短信提醒公众。“告诉各位众乡亲,强冷空气已来临,绵绵阴雨罩大地,一连几天都不停。冰冻雨雪要淋头,搞好预防莫担忧,甘蔗要用白膜盖,防止开春它烂蔸。这次低温长时间,估计还要十把天,等到转暖上超市,买件新衣过新年。”这条短信,不仅让群众做好防寒准备,也为全市布置防灾工作提供了信息保障。
2010年,河池市气象局成立了气象山歌项目组,定期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用山歌普及气象知识,还不定期地编写气象山歌短信提醒群众注意天气变化。
80后的梁女士在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任职,她说,以前她觉得气象短信可有可无,但是,一条山歌气象短信改变了她的认识:“建筑工地要施工,气象信息要灵通,若是盲人骑盲马,总是步步踩窟窿。划线挖沟下地基,按照图纸下料石,倒浆碰上下雨天,几好灰浆变烂泥”。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她感到气象知识对生产生活的实用性。
梁女士还说,这些气象山歌很适合桂柳话的语境,激起了公司80后对山歌的热情,“以前,我求着同事听山歌,现在,他们求我带去听山歌”。
面对这些变化,黄运丰说,目前山歌项目组已经编写了一本《中国气象山歌》,整本书共有600多首山歌,分为8个章节。
“山歌嫁接气象科普知识,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气象科普工作活起来了。”河池市科协副主席韦炳富说,“气象山歌既有少数民族歌谣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又有与时俱进的新内容。我们将继续采取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
(记者 阮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