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幸福一路奔跑

要闻聚焦|来源:广西新闻网2012-11-01 09:00:06|网络编辑:王琳

    为民生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与奋斗。

    在广西走过的这波澜壮阔的辉煌10年,发展民生是最温暖的底色。它抽象而宏观,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社会进步的风向标和试金石;它具体而生动,是一个安定的住所、一份谋生的工作、一条乡村公路、一顿免费午餐……

    10年民生,是5000万壮乡儿女跟随党的足迹,追寻着幸福的方向一路奔跑。

    民本理念指引幸福方向

    我们把镜头对准广西村庄,一股甜蜜的幸福感在心田蔓延。

    兴业县大平山镇陈村,养殖户梁宁每天围着她2000多只鸡打转,打扫、喂食、捡蛋……由于跟附近的加工厂签了收购合同,她不用为鸡肉鸡蛋的销路发愁,每年就能稳妥获利近3万元。她的丈夫也被安排到加工厂上班,每月工资近3000元。对梁宁来说,这样丰厚的一份家庭收入,10年前根本不可想象。那时候,当地像她这样的农村家庭,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也就两三千元的收入。

    这是现代工业反哺农业、农村结出的甜蜜果实,这也是经济发展促进民生幸福的生动写照。

    村庄如此,城镇何尝不是如此?南宁市76岁的刘大爷退休后生活休闲而快乐,每天去公园打打太极,听听曲,到社区医院做身体检查还能免费,偶尔有点小毛病开个单、拿点药,还有报销,方便又实惠。“今年退休金每个月又多了250元,现在每个月2000多足够我花了,我挺满足的。”

    这是一幅城乡和谐交融的画卷,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民间注脚。

    据统计,2008年以来,广西财政累计投入3990多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1997-2007年总和的1.86倍。过去的5年,是我区为民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最多的5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

  百姓的收入变化是最直观的衡量标尺。2011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万元,比2002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31元,比2002年增长近1.6倍,年均增长11.2%。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对生活的信心也一天比一天足。

  10年来,越是经济困难时期,广西越是优先发展民生。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广西财政一度困难的情况下,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每年集中资金和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好一批实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0年来,越是困难群体,自治区党委、政府越是给予关怀。从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到建立新农合、实施新农保,从全面启动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计划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改善试点,从逐年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到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温暖的阳光一次又一次照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10年来,越是非常时刻,人民群众利益越是被摆在首位。2010年4月,广西大石山区遭遇特大旱灾,自治区党委、政府当机立断,在两年时间内投入24亿多元开展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解决了大石山区158.66万人的饮水困难。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人民生活改善最明显、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多的时期之一。

    民生财政创造幸福生活

  10月10日,自治区财政厅对外公布,2012年前三季度全区财政收入1292.73亿元。这一数字是2002年广西全年财政收入的4倍多。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命题。随着政府“钱袋子”跨越式增长,广西财政不断用“真金白银”演绎并论证着这个命题。

  10年来,广西不断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累计投入“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文化、住房保障等直接涉及民生领域资金总量达5600多亿元,占同期广西公共财政支出总量的50%以上。2011年,民生支出占全区一般预算支出比重更是提高到了75.7%。

  民治,则天下治;民安,则社稷安。“民生财政,不单纯是说拨点款为群众做几件好事,更重要的内核,是逐步实现各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广西财政厅厅长黄伟京说。

  “我活了103岁,见过6代人,经历3个朝代,受了不少苦难,只有共产党给农民发养老金。”2010年10月31日,武鸣县仙湖镇百岁老人杨月连领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时,感慨万千。农村从“养儿防老”到“参保防老”,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在过去,养老保险只是城镇在岗职工的“专利”。而如今,广西已建立起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比全国提前了半年时间,直接惠泽1300多万城乡居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正由党的庄严承诺变为现实。

  2008-2011年,广西财政社会保障累计支出达到1393.6亿元,是历史投入最多、增长最快的时期。这期间,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由2007年的721元/月提高到2012年的1550元/月,增长2.14倍;失业保险金由2007年最低338元/月提高到2012年最低585元/月,增长73%;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从2007年的人年均4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增长了4倍……

  对于身有残疾、收入微薄的李西堂来说,在南宁买房一直只是个梦想。老李一家与父母以及小弟夫妇共7人“蜗居”在一间不到13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原以为这辈子就要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过活了。然而2004年初,希望来了,老李一家三口成为南宁市第一批廉租房住户,搬进了龙翔苑小区。望着宽敞明亮的新房,李西堂的心里也开始亮堂起来。

  让人们活得更有尊严,这是对人民群众更深层次的人本关怀,也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2008年以来,广西共投入300多亿元帮助困难群众圆安居梦,初步形成了以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为重点、以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为支撑、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住房为补充的覆盖城镇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村最贫困群体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10年来,从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到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到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广西逐年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不断推进教育公平。2011年,全区财政教育支出456.89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3.8倍。

  关注民生,情系“三农”。10年来,重点围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广西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年大幅递增。“十一五”时期,全区各级财政支农投入达到772.12亿元,年均增长37.5%。

    民心工程见证幸福进程

  10年历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而对个人与社会,却可以留下一段不可磨灭的幸福铭记。10年广西,总有一些幸福画面在我们眼前浮现,总有一些灿烂笑容在我们身边绽放,见证那些我们曾经感悟过的点滴幸福。

  2012年4月,当家里第一次装上自来水时,田东县作登乡陇穷村颜仁腾干燥的脸庞仿佛也受到滋润般,显现出幸福的笑容。“自从我记事以来,全屯的人都为喝水用水发愁,当时我眼中最幸福的事就是家里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现在最幸福的事情终于落到我身上了!”

  广西连续6年把农村安全饮水解困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累计投入70多亿元,解决了130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06年的33%提高到2011年的55%。2012年,这一民心工程还将惠及300万农村居民,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望提高到60%以上。

  干净的水泥路、规划整齐的绿化带、宽敞的文体活动中心,明亮的灯光球场……走进南宁水库移民新村——横县侯屋新村,俨然看到一个现代化新农村的鲜活“样板”。从六七十年代18平方米一间的瓦房,到如今住上3层楼的新房,村民侯信浩的幸福生活见证了侯屋新村这些年来的大变化、大发展。

  自2009年起,广西连续4年把组织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每年投入3.5亿元,目前共建成922个水库移民新村,170多万移民群众喜迁新居。

  一件件,一桩桩,10年来,这样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广西不胜枚举,它们承载着自治区党委、政府“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实践着责任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新理念,见证着千万壮乡儿女追寻幸福生活的点滴进程。

  10年来,广西倾力为百姓办实事、谋福祉。2008-2012年间投入1500多亿元,每年开展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累计实施173个子项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

  民生,关乎我们每一个人;10年民生进程,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每天与幸福靠得更近一些……

    (记者 周红梅)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