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工业主导
一、新型工业化战略
新型工业化在西江经济带建设中具有核心战略地位。其产业发展重点构筑“承接产业核心区”、“高端产业重点区”、“特色产业发展区”3大特色产业分区。
二、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打造“2323”战略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打造2大产业链。即健全“矿业(开发与采购)-冶金工业(钢铁、锰、铝等金属)-核心产品(围绕黑色冶金的汽车、机械和船舶等装备制造,围绕有色冶金的铝精深加工产品)-加工配套产业集群”、“前向研发创意-大农业生产(林竹蔗、药用植物、丝)-轻纺工业(糖、健康食品和医药、纸、服装)-后向综合利用”两大产业链条。
发展3个工业系列。即化学、建筑材料和造纸工业系列。
打造2个工业方向。即节能环保产品方向和医药保健产品方向。
改造3个产业门类。即新材料工业、生态农业和新兴产业门类。
三、工业和园区布局
融入大珠三角,建设东段(梧州和贵港)承接产业核心区;面向东盟合作,建设中段(南宁、柳州、来宾)高端产业重点区;突出资源优势,建设西段(百色和崇左)特色产业发展区。
南宁段工业园区。以南宁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以5个自治区级园区为支撑,依托其它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机电机械、铝加工、精细化工、汽车零配件、总部经济、农产品与食品加工、生物与生物技术等产业。
柳州、来宾段工业园区。柳州以高新技术开发区、阳和工业园区、鹿寨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A类产业园区及其它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汽车、机械、冶金、有色金属、汽车零配件、机电设备、茧丝绸、制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来宾以市工业区、迁江工业园区、凤凰工业园区为重点,发展电力能源、制糖、冶炼、建材等产业。
梧州、贵港段工业园区。以梧州工业园区、贵港江南工业园为重点,依托7个A类及其它园区,以及自治区重点发展的广西贵港(台湾)产业园,重点发展五金、家电、陶瓷、再生资源、建材、化工、服装、食品、礼品等产业。
百色段工业园区。以自治区级百色工业园区为中心,依托田东石化、靖西铝工业园区,以及自治区重点发展的百色新山铝产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铝加工业,延伸铝产业精深加工链,发展特色农产品行业。
崇左段工业园区。以国家级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为中心,依托崇左城市工业园、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充分发挥区位及资源等优势,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加工制造、矿产品开发、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
一、产业升级战略
近期为培育孵化期。在局部区域形成生产性服务业、特色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集聚区,三大产业增加值占经济带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
远期为加速发展期。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休闲业、现代农业成为西江经济带支柱产业。
二、生产性服务业
积极发展高层次、高附加值、知识型的金融、物流、会展、商务服务4大生产性服务业。即建设多层次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依托产业集聚和交通优势,推动物流业带动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会展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专业会展;依托资源禀赋和城乡发展,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
打造“一基地、两平台、三中心”的服务业新格局。即服务东盟经济合作,建设总部经济基地;服务对内对外开放,建设两大综合服务平台;发挥比较优势,建设三大类商贸物流中心。
三、旅游休闲业
发展思路与目标。形成一条展示西江厚重山水本底和历史内涵的“绿色西江、人文西江、宜居西江”,形成新兴休闲产业集聚的发展轴和城乡经济繁荣的新引擎,将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在国际和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会议会展、商务交流、娱乐购物旅游带。
发展战略与重点。全面提升城市休闲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统筹安排沿江岸线利用,构建绿色休闲风景长廊;大力发展民族风情和乡村休闲旅游,构建休闲型乡村;打造一批龙头旅游景区,形成区域旅游发展的增长级;强化跨境区域合作,大力发展跨境和国际商务旅游。
分区发展。南宁-崇左片区,打造我国西南地区最具潜力的跨国旅游区。梧州-贵港片区,梧州打造成为特色“古都水城”,贵港市区重点发展港北商业游憩区-郁江两岸景观带,包括贵港内河港港口历史文化街区、贵港滨江船家文化风情带,南山-东湖旅游景区,打造桂平西山、南山公园为主线的“宗教文化之旅”。柳州-来宾片区,构建著名的喀斯特景观和民族风情旅游区。百色片区,构建红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区。
四、现代化农业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即加强优势农业产品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开发。
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坚持农业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外向化4大方向发展。积极推行土地合理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加快构建专业合作体系,推进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生态化建设;完善质量检测监督体系,推动外向化经营发展。
加快城镇集聚
一、新型城镇化战略
营造亲水生产、生活空间,形成生活环境亲水宜居、土地利用集约高效、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社会生活充满活力的西江特色城镇带。
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近期,西江经济带的规划总人口达到306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53-55%。远期,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率达到60-65%左右。
有序推进城镇化。近期:重点发展南宁-梧州城镇发展轴和南宁-柳州城镇带。远期:着力提升建设桂西南城镇带和右江走廊城镇带的城镇建设水平。
二、城镇体系新格局
重点发展西江干、支流沿线的大中城市,远期沿江形成南宁、柳州、梧州、贵港4座特大城市和来宾、百色、崇左、桂平4座大城市。依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和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形成平南、横县、六景、岑溪、宾阳、平果、田东、武鸣、鹿寨和凭祥等10座中等城市。依托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积极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市与建制镇。择优支持适合条件的小城镇改制升级为市。
职能结构。提升南宁市的核心地位和门户功能;提高梧州和柳州2大区域副中心城市的服务与辐射功能;壮大工业城市的经济实力积极发展旅游城镇。
空间结构。“十二五”期间:扩点为(区)团,重点建设南宁都市区、梧州-贵港城市组团和柳州-来宾城市组团。
近期:连团为带,重点建设西江干流城镇发展走廊和南宁-柳州城镇带,形成城镇密集、经济社会发达的城镇集聚带。远期:接带为网,重点建设桂西南城镇带、右江走廊城镇带,构建“倒T字型”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三、差异化的城镇化模式
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积极引导人口与产业向沿江城镇集聚,采用沿江城镇发展走廊的城镇化模式。
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充分发挥南宁、柳州等大都市的辐射带动功能,采用重点发展大都市区的城镇化模式。
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依托特色资源,采用重点发展特色城镇的据点式城镇化发展模式。
四、塑造城镇特色与宜居空间
划定明确的区域生态绿色空间和城镇增长边界,构建生态安全、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网络。优先划定严格保护区,构筑区域生态绿色空间;划定明确的城镇增长边界,遏制建设用地无序蔓延。
科学规划滨江城镇的岸线利用与功能空间,构建“亲水宜居、富有活力”的生活空间。前瞻性地处理好滨江岸线的多功能利用与港-城之间的关系;加强城镇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协调配置;着力打造大型滨江亲水休闲功能区。因地制宜,精心塑造城镇特色。
西江经济带具有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前沿、西南对外联系的门户、珠三角地区的重要腹地等区位优势,在全国国土空间开发整体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