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邕宁区开展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纪实

要闻聚焦|来源:广西新闻网2012-12-19 10:49:56|网络编辑:张倩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边疆的歌儿暖人心……”从邕宁一家工厂宿舍区门口,飘来阵阵悠扬的歌声——卖菜阿姨莫文华坐在摊位前,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发音,手轻轻打着拍子,脸上带着愉悦的笑容。

    这位年过半百的菜农,前些日子参加了南宁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获得“电视通道十强歌手”,还因此成为南宁电视台的特约歌手。

    “她是我们邕宁的草根明星。”南宁市邕宁区委副书记黄壮章自豪地说。

    2012年,邕宁按照有领头人、有队伍、有场地、有活动、有制度的“五有”要求,深入开展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把定期的“送”文化拓展为常态的“种”文化,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八尺江畔,顶蛳山下,从乡村到社区,从田间地头到街角广场,处处都有老百姓的“快乐大本营”。

    特色文艺村文艺户应运而生

    壮族八音、嘹啰山歌绵延不绝,民间文化呼应时代气息

    邕宁盛行一种千年古调——嘹啰山歌。世代居住在新江镇团阳村的刘正成,是“壮族歌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用心传唱了一辈子。

    “前天我才去良庆区朋友家唱了一个通宵,今天刚刚赶回来。”在这位78岁的老人眼里,唱歌就和喝酒斗诗一样自然、随兴。

    然而,与很多“山歌村”一样,由于大量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村民聚在一起对唱山歌的场景大大减少了。

    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村小学开设了嘹啰山歌课程。每个星期,刘正成都要给孩子们上一次课。谁唱得好了,就能和山歌队一起出去表演。低沉、绵长、婉转的古朴曲调配上稚嫩的童声,余韵不绝。

    对此,邕宁区文联多方调研,确定了包括团阳村和刘正成在内的第一批文艺村7个、文艺家庭户14户作为文艺示范点,从资金和装备上对他们进行扶持,并组织文艺志愿者下乡,积极辅导他们开展演出活动。

    马金秀是新江社区文艺领头人,组建了新江娘子齐鸣八音队,在当地很受欢迎。但他总觉得,“八音队缺少专业调教,大家都以为吹得大声、吹得整齐就是好的”。

    后来经过文艺志愿者指导,队员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表演中增加了采茶舞、送亲迎亲等壮民族文化元素,使壮族八音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成为当地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邕宁区文联还成立了特色文艺创作中心,负责抓好文艺骨干的辅导培训工作,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音乐沙龙”、“美术沙龙”、“摄影沙龙”等文艺创作交流活动,创作出了舞蹈《抢花炮》、八音演奏曲《师公乐》、山歌表演唱《贝丘水韵》和小品《刘德助签字》等一批具有时代风貌、邕宁特色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

    “草根达人”激活乡村大舞台

    镇镇有文联,月月有活动;惹是生非少了,健康趣味多了

    11月25日晚,“红红火火跟党走 同心共建和谐村”妇女合唱大赛在蒲庙镇联团村上演,场上场下挤满了人。

    联团村妇女主任苏艳芳说:“妇女们白天忙完农活,利用晚上时间8时到10时在生产队球场排练。没有哪个家庭出现家人阻挠参加活动的现象,坡里群众还集资2500元给参赛妇女买了表演服装。”

    在文艺村和文艺家庭户的示范效应下,原本就有群众基础的邕宁,涌现出更多“草根达人”,开启了一个个激情四射的乡村大舞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邕宁共开展各种大小文艺演出120多场,参与群众4万多人,观众达8.2万人(次)。活动赛事从4月安排到12月,做到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

    “以前业余文化生活很单调,收工后除了看电视,就是聚众赌博,有的年轻人还打架。”一位村民回忆说。如今,经常性的文艺演出让群众有了发挥文艺特长的地方。“挽起裤腿下田是农民,洗净泥巴上台是演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过上了有滋有味的文化娱乐新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邕宁区刚刚成为南宁市首个乡镇级文联全覆盖的城区,农民会员占到90%,更加激发了群众参与文艺惠民工程的积极性。大家用各种健康向上的方式,纷纷表达对艺术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节庆活动成为最亮“邀请函”

    “文化搭台”唱响“经济大戏”,打开第三产业突破口

    长期以来,在农村搞文化,是个“只花钱、不来钱”的事情。而邕宁,却找准了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的着力点——用“文化搭台”唱响“经济大戏”,利用丰富的民俗资源,成功举办多届“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拉长了文化、旅游、经济产业链,打开了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在今年9月“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期间,邕宁见缝插针地开展了百名客商看邕宁、旅游工艺品展示、名特优产品展销等活动,并开通了“蒲庙(五圣宫)——红龙果生态旅游区”旅游线路。据悉,邕宁与14个洽谈合作成熟的工业项目业主签订投资协议,其中13个项目为内资投资项目,总投资为65.11亿元,1个项目为外资投资项目,总投资2857万美元。

    此外,邕宁还成立了特色工艺设计室,研发设计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壮族八音音乐盒、花婆(小型塑像)、绣球、香包、各民族特色的钥匙扣、顶蛳山吉祥物等,通过生产销售特色工艺品,促进城区文化旅游消费增长。

    “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节庆创造的文化影响力甚至超过经济的影响力,在拉动本地消费能力的同时,对城市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南宁市邕宁区委书记王永超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进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更多实惠和快乐。

(记者 魏恒 陈仕平 通讯员 黄升模)

 

网友评论 [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网站简介 | About BBRTV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专题回顾 | 中文简体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Nam | ภาษาไทย

广西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支持指导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主办

本网站由北部湾在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