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田里丰山上丰,钱粮增全面增
年终“收官”之际,放眼八桂大地,一片“田里丰山上丰、钱粮增全面增”的“大年”景象——
2012年,“田里”粮食平均亩产322.5公斤,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12.3公斤,提高3.97%,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总产也创7年来最高水平,达到1484.9万吨,比上年增加55万吨,增产3.85%,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5个百分点。
“山上”糖蔗、桑蚕、水果、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和木薯等8大特色种植产业全面增长。林业产业总产值2190亿元,比去年增长30.9%。全年植树造林面积4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1%。林下经济产值突破350亿元,增长52%以上。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的林农预计突破800万人,比上年增加350万人以上。
“田边”、“山下”、“水里”也是一派丰收景象。猪牛、鸡鸭成群,鱼跃虾跳。全区肉类产量406.70万吨,增长4.0%,时隔6年后再破400万吨关口,老百姓的菜篮子肉蔬满当当。
2012年,广西农业农村经济一路保持“广西速度”,奋力追赶。
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让人振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6%,增幅居全国第7位,实现近年来少有的增速。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421元,同比增加784元,增长16.9%,增幅排全国第11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全年预计数同样鼓舞人心。据农业部门初步统计,与上年相比,2012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左右,将首次突破6000元大关。
分析:多项因素提升“农”字“广西速度”
2012年“农”字的“广西速度”,动力何在?
来自科技创新的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三避”、“三免”等成熟实用技术全面推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拓展天地;“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工程,释放粮食增产潜力;“非粮变粮”新型技术,探索粮食增产新路子;“富硒”农业的开拓,让红土地的价值翻了一番。
来自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种植业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糖蔗、桑蚕、水果等大宗产业全面增长。林业在大力实施造纸与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工程的同时,全力加快林浆纸、木材深加工、林产化工、油茶、花卉五大林业优势产业的发展;着力提升特色林业产业集群,打造了一批木材加工县、用材林基地县、竹子县、油茶县、花卉县、八角县、森林旅游县等特色产业县。水产畜牧业在确保生猪家禽优势水产品产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草食、龟鳖等特色养殖蓬勃发展。
来自抓实质量安全,巧促产销对接——广西加强对“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监管,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累计568个、绿色食品认证数162个、有机食品认证数37个、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32个,蔬菜、畜禽、水产品检测合格率均居全国前列。坚持龙头带动销售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农户600多万户。农业部门结合农时季节成功举办春茶节、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类展会,有效推进产销对接。
来自生态建设的保障——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西江千里绿色走廊、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等重点工程的建设,为广西农业生产提供了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2012年,全区森林覆盖率61%,居全国第4位;农村沼气入户率49.4%,稳居全国首位;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9%,重点流域水质达标率100%。“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区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特有的生态优越感是我们对外扩大开放合作、对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看家本钱……”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作了精辟的总结。
展望:“倍增计划”为“农”保驾护航
“2011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231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差距较大,贫困地区差距就更大。”彭清华说,“贫困地区赶上全区水平、全区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增加农民纯收入必须有实招。”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主席马飚提出:实施农民纯收入倍增计划,到202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番”目标和广西实际,我区实施的农民纯收入倍增计划,就是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15年翻一番,到2020年再翻一番,即两个“倍增”,确保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分析,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十一五”以来,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4000元、5000元大关,但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仍较低,仅为城镇居民的3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与全国比,我区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5%左右,特别是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必须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力举措,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我区与发达省区的差距不仅表现为总量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结构和质量的差距。”彭清华强调。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确保优势特色产业在农民收入倍增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是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首策。
广西蔗糖总产量全国第一,却没有一家大的糖果厂和饮料厂。桑蚕产量占全国总产量40%左右,但都是把白丝原料卖到江苏、浙江等省,又买回他们生产的丝绸等各种加工品。
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广产后贮藏、保鲜等初加工技术与装备,实施订单生产,开展连锁经营,才能增强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能力。
“我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低9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了产业结构的差距。”
“农民纯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节庆农业,推进农业向“接二(产)连三(产)”延伸,加快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促进就业创业、强化政策支持保护、建立和完善产权制度、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基础建设……一系列有力措施将为广西农民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一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