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激发了全国人民空前的热情。两会在即,理论、教育、文艺、出版及社会工作者纷纷诉说心愿,表达对文化强国的期许,畅谈对精神文明的热望,满怀信心走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灿烂春天。
期盼1
核心价值入生活 理论热点连群众
孙伟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新的表述,即“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我们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目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威论述在教育、宣传和普及方面的操作性不够强。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纲要》,就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途径、载体、方式、方法等提出指导性意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融入生活。
孙树平(北京市西城区社科联常务副主席、博士):在做基层理论普及工作中,我们感到,基层群众对科学理论的需求十分强烈,只是因为理论比较抽象,如果找不到和实际的结合点,往往就看不懂、用不上。以《理论热点面对面》为代表的通俗理论读物在科学理论和普通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基层理论工作者的好帮手。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更好的通俗理论读物,不断提高科学理论的生命力、说服力、亲和力,让科学理论赢得人们的信任,真正走进普通群众的生活。
期盼2
电视节目追求“正”与“好” 文化惠民兼顾“软”和“硬”
张雅文(黑龙江省作协名誉副主席):由于自己是读书人,看电视时总会想:这么多的频道,这么多的栏目,是否有读书类的节目啊?我就在数十个电视频道中寻找,很遗憾,只找到一个,而且还在中午时段,时长只有15分钟。如今,电视台一味追求收视率,要娱乐、搞笑,要吸引人们的眼球。一个低俗的电视节目,可以赚到亿万人的关注,可它并不能提升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当前我国的文艺创作在国际上影响力越来越大,繁荣文艺创作不能总是盲目地追求数量上的“多”与“大”,而是要追求质量上的“好”和“正”。
刘涛(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当前,各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了普通百姓的文化需求。但我发现,“硬件”建设上去了,“软件”跟进却难以令人满意,造成了“路修好了,但是路上车不多”的现状。比如,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大多是商业片或老电影,更多服务于消费和娱乐的目的,与农民生活、农村文化息息相关的当代农村电影还很有限。农家书屋建起来了,但一些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这就需要开发一些视听教材,让农民易于接受。农民体育健身器材有闲置的状况,有必要定期组织相关主题活动,提高“硬件”设施的利用率。
期盼3
重视传统美德 人人奉献爱心
赵庆(东北义工联盟阳光志愿者协会理事长):道德建设应自上而下形成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不能是一阵风,要持之以恒,比如学雷锋活动。我们提出要以德为先,建立相应的评选体系和奖惩机制。要加强全社会尤其是孩子的孝道教育,孝道是中华传统文明的根本,尊老爱幼、感恩奉献,每个家庭和睦,这样才能最终促进社会和谐。希望两会能重视家庭美德建设。
黄朝晖(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理事):去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后,房山区某小学操场上满是淤泥,塑胶跑道面目全非。要不是每天一批批志愿者过去帮忙清理淤泥,学校都不能正常开学。我是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的成员,跟协会的义工们也去帮忙了。我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这样的组织引导有爱心、有精力的人去帮助困境中的人们,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
期盼4
全民阅读成风尚 出版业做大做强
徐雁(南京大学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多年来,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了“暗香浮动、润物无声”的精神文明渗透力,社会成效十分显著。如今,组建一个国家级的中国阅读学会,以促进和推广国民阅读,整合和指导读书日、阅读节(月)乃至阅读论坛等各种活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且越来越为发展变化中的阅读文化事业所期盼。同时,建议组织“十、百、千”(即中国当代十大藏书家、百位藏书人、千个藏书家庭)的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和弘扬当代书文化。
范军(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我国现有各类出版传媒集团上百家,一大批骨干企业不断壮大,但目前也面临一些难题需要解决。比如,作为文化传媒集团如何进一步重视文化内涵、体现文化特性、满足文化要求。这些集团大多是省市或地区的,如何突破地方保护的阻力跨地域发展。集团大多是从传统出版单位演变而来,如何与科技进一步融合。走向国际舞台的任务也相当繁重,如何支持其走出去。希望在这次两会上能提出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本报记者李亚彬、王国平、龚亮、杜羽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