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家住百色市靖西县新靖镇旧州街著名的民间艺人黄肖琴坐在家里的厅堂里,一边从广播里收听全国两会的新闻,一边在忙着给外省的客户制作绣球。随着银针在绣球雏型上上下翻飞,不一会,一个极具壮家特色的堆绣绣球在黄肖琴的渐渐成型。
记者:这样的堆绣价格贵吗?
黄肖琴:贵啊
记者:这个堆绣是销往哪里比较多?
黄肖琴:哪里都有,不光是我们广西要,别的地方也要。
如今,这小小的绣球已经由壮家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转变成旧州人增加收入的一门技艺。在这个不足500户人家的街道里,家家户户都能制作绣球并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靖西的绣球产值更是达到每年产值400多万。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黄日波委员提出,广西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应该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在经济建设上的潜力:“广西有三大优势,第一个是区位优势,第二个是生态优势,第三个是民族文化优势。我们现在第一个优势就是区位优势正在开发,我们广西的民族文化优势和生态优势一直没有发挥。所以我们只要把重点放在后面两个,广西的速度就可以上来。”
转回靖西,坐在黄肖琴一旁制作绣球的儿媳妇赵金玉并不满足,因为她心中有更大的梦想,她想要利用绣绣球这门手艺多挣点钱,实现自己的“收入倍增计划”。但是现实并不能让她满意:“一般都是人家大批量要我们就批发出去,都是往外销,连同我做,然后发给工人做。”
记者:“每年能赚多少钱?”
赵金玉:“一万以上吧。没有顾客嘛。”
怎么打开销路?正在赵金玉犯愁的时候,中越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惠民富民示范带建设正式启动的消息在赵金玉的心里激起了一阵涟漪,她认为示范带将能够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旧州,这样就能把绣球的销量进一步打开,自己的收入也能再上一个台阶。
而这事,记在了全国两会代表、百色市市长周异决的心上:“这个示范带已经启动,这必将对我们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都会产生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靖西绣球已经成为了我们比较有代表性的商品。不说别的,绣球也能多买一点,钱也能多挣一点,提高我们的群众的生活水平。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发掘这方面的产业。我建议,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只有我们真正地植根我们本地的民族传统文化、风俗,才能够真正有生命力,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世界各地的人前来欣赏、购买。”
据了解,示范带建设对于靖西县来说,将给县里带来更多可以利用的资金、人才、政策等保障和资源。这让非遗资源丰富的靖西有更大的底气实现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更好挂钩的梦想,实现非遗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梦想。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覃浦:“我们将充分利用边境线上的非遗生产传承基地、还有跟经济部门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的传承性、生产性的保护,使其跟经济联系更紧的保护。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收益。”
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联姻,不仅有效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还能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真金白银。
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民委主任卢献匾说,广西民族文化开发其实已经踏出脚步:如诗如画、永不落幕的山水实境演出“印象·刘三姐”等一批民族文化品牌都已经走上了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康庄大道。包括靖西绣球、阳朔画扇等大批民族文化传统工艺产品已经行销世界。他同时提出自己的希望,希望在民族文化产业方面要日益壮大,民族文化产业会直接带来收入,能够让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城市在民族文化氛围浓厚的基础上有实际的、物质方面的进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