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图为部分境外媒体记者在记者会上采访。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在中国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一些外国媒体、专家对会议新风高度关注并予以赞扬。国际舆论认为,此次两会展示出了求真、务实、团结、鼓劲的清新气象。
会风清新朴实
“阿拉伯新闻网”近日撰文指出,本年度的中国两会明显呈现一些新的特色,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会议更加注重务实,不讲“虚的”和“空的”。文章认为,这一特色与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倡导的执政风格息息相关。
埃及赫尔万大学埃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问题专家亚西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中国的两会会风清新朴实。
阿根廷《号角报》近日刊文,称赞中国两会期间拒绝奢华的会风。报道说,代表们带上自己的牙刷、吃普通饭菜,迎送也减少了,这些新做法是由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动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日前强调,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他还要求官员们保持节俭。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网站日前刊文关注中国两会。文章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措辞比较平实与改文风的要求有关。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助理所长黎良福对本报记者说,在会上,我们观察到许多勤俭节约的细节,两会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减轻了。在勤俭节约方面,这一届两会表现得很突出,希望这样的好风气可以持续下去。
亲民特性愈显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系教授、墨中研究中心主任恩里克·杜塞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要完全读懂中国两会上的报告仍有些困难,但可以透过一些分析和摘要清晰地感受到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诸多问题切实反映了民众的心声,有些讨论观点针锋相对、切中要害,中国的两会越来越具有亲民特性。
巴基斯坦主流媒体《今日巴基斯坦报》网站9日刊文指出,在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倡导下,本次中国两会更加务实和亲民,并将更多的议题聚焦在民生方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中国项目协调员李明江副教授认为,此次中国两会在形式上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农民代表的比例有了一定增长,这样更具有公平性。其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社会媒体、新兴媒体的互动更多。他认为,如今的人大代表具有更强烈的责任感,提出了一些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并注重利用媒体推介自己的想法,让更符合民生的政策主张通过网络媒体放大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国际形象提升
巴西利亚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问题专家莱托恩说,“我一直在关注中国的两会”,中国两会会风有一些可喜的变化,更加“接地气”,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以及公众中的形象。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政治系教授斯坦利·罗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大后提出反腐败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对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和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同样重视,这非常好!”罗森希望中国将厉行节约的做法长期坚持下去,他还告诉本报记者,自己不久将到加拿大演讲,会向听众介绍自己观察到的中国新变化,包括会风的改进。
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教授、中国问题专家莉莉亚娜·阿索夫斯卡对本报记者说,她注意到,自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中共高层在依法治国、反腐倡廉等方面频发信号,外界对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提倡简约、务实作风赞不绝口。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罗曼诺夫表示,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加大反腐力度,同时要求削减国家不必要开支,这得到了中国社会的积极评价。在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号召,代表的起居条件更为节俭,言论更为精炼而求实。
(本报记者黄培昭、范剑青、陈一鸣、邹志鹏、庄雪雅、韩硕、暨佩娟、杨迅、王海林、谢亚宏)